《少年的你》也需要8位導師的人生答卷:

時間:2023-12-08 07:34:18 作者: 熱度:
描述::《少年的你》也需要8位導師的人生答卷 截止11月1號,《少年的你》票房已突破8.6億。如此倉促定檔,缺乏宣傳的一部影片,卻在短短一周內,成為了2019年影視行業最大的一匹黑馬。 易烊千璽的銀屏首秀大獲成功,有人把這種成功歸結于當紅流量明星的粉絲經濟,金馬影后加流量鮮肉的粉絲力量的確不容小覷,但要成為社會學家李銀河口中,“一部出類拔萃的實至名歸的好電影”,可不是粉絲打榜能夠實現的。 《少年的你》海報 這幾年國內影視行業的青春經濟紅得如日中天,從臺灣作家九把刀《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到趙薇轉型導演的處女作《致青春》,再到捧紅國民弟弟劉昊然的《最好的我們》。這些青春影視劇,無一不在著力表現青春的單純、美好,那些白衣飄飄的純真年代,是一生中最寶貴的年少時光。 但《少年的你》一反以往電影刻意夸大青春美好的風格,通過講述“青春有多美好,就有多殘酷”的校園霸凌現實,成為青春電影中少有的直指社會現實問題的叫座好片。 《少年的你》劇照 在單純明媚的校園里,尚存在著這些我們看不見的不公、嫉妒、壓抑和痛苦,長大成人后的我們,又如何面對人生中不斷接踵而來的問題呢? 《企鵝經典:小彩虹 第一輯》輯取8位名著作家關于不公、嫉妒、愛情、自由等關鍵人生命題的精彩作品,為讀者提供了一張關于人生問題的智慧答卷,跨越語言、跨越時空、跨越性別,深刻詮釋每個人都為之雀躍也為之痛苦的人生體驗。 《企鵝經典:小彩虹 第一輯》 以理查德·賴特的《不公》為例。 1908年,理查德·賴特出生在美國密西西比州納齊茲附近的一個種植園里,他的祖父是農場主的奴隸,父親在種植園里當過工人,后來不堪重負,離家出走。單親母親獨自養育姐弟三人。由于家庭貧困,賴特進過孤兒院,后又在幾個親戚家輾轉寄住,受盡欺侮和凌辱。15歲時就輟學打工,因為當時的法律不允許黑人從事體面的工作,他只能找到仆人、礦工等低賤的體力活兒謀生,常常食不果腹。 在南方有兩個世界,白人世界和黑人世界,他們彼此隔離。有白人學校和黑人學校,白人教堂和黑人教堂,白人企業和黑人企業,白人墓地和黑人墓地,據我所知,還有白人上帝和黑人上帝…… 種族隔離時期,郵局設立的分隔區 從出生時起,賴特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世界。 “我曾經想當飛行員。“ “可他們不讓我進那個我可以學到飛行技術的學校。他們蓋了一所很大的學校,隨后在它周圍畫了一道線,說什么只有住在線內的人才能進學校。他們把所有的黑孩子都關在門外。” 這就是美國社會,高貴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肆意踐踏著黑人,沒有人覺得有什么不妥,因為從來便如此。黑人所遭遇的不公深深根植于美國的發展歷史,他們一踏上美國國土,就是作為奴隸而來。盡管林肯為解放黑奴打了一場南北戰爭,簽署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將千百萬黑奴從法律的桎梏中拯救出來,但《吉姆·克勞法》(別稱:種族隔離法案)卻繼續統治了美國黑人近百年時間。 對黑人那么不公平,但事實上,好像沒人看得見。 “媽媽,那我是什么?” “你長大以后,人們會叫你有色人種。”她說。然后,她轉向我,嘲弄地笑著問道:“你介意嗎,賴特先生?” 被剝奪平等權利的他,幸而還擁有握筆的資格。15歲時,美國當地一家報紙刊登了賴特一部描寫黑人生活的作品,使賴特大受鼓舞。輟學后,盡管條件艱苦,賴特也一直沒有放棄寫作,他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的啟發,摒棄了之前作品描寫黑人的膚淺手法,深入淺出地剖析現實,發掘黑人犯罪活動與社會制度之間的內在聯系,一陣見血地指出美國黑人的殘暴不是種族的基因,而是美國現行文明的產物。 1938年,賴特的中篇小說集《湯姆叔叔的孩子們》(Uncle Tom's Children)出版,奠定了他在美國文壇的地位。兩年后,長篇小說《土生子》出版,賴特由此一躍成為最享盛譽的黑人作家。次年這部小說改編成戲劇,在紐約百老匯上演,不久又拍成電影,并被多個國家引進翻拍。 《土生子》還被美國著名的“每月一書讀書會”選中,后來又被收入很有影響的《現代叢書》。西方評論家甚至一致認為從賴特的《土生子》出版后,黑人文學才在美國文學中取得地位,受到評論界的重視并在人民群眾中產生較大影響。 在賴特之前,從沒有人知道或關心黑人在想什么,只知道他們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所有的犯罪都被看成是黑人所為,因為白人不會犯罪;所有找不到原因的兇殺案都是黑人的強奸案,一旦黑人被判了強奸案,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 麥克斯先生,您知道有些白人說我們黑人干了什么?他們說我們強奸白種女人是因為我們有梅毒,他們說我們那么做是因為我們相信,我們要是強奸白種女人,就能去掉梅毒。 這個社會,讓每個黑人男孩還沒有懂得強奸的含義時,就已經被生活強奸了。 他強奸她了嗎?是的,他強奸她了。每次他只要細看一個白人的臉,他就犯了強奸罪。他像是一塊長長的、繃得很緊的橡膠,一千只白人的手已把它拉到快斷的程度,到它斷了的時候,那就是強奸。不過,像他那樣被日常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從內心深處發出仇恨的喊聲,那就是強奸。 1945年,賴特又根據自己幼年時的成長經歷寫成自傳《黑孩子》,在美國社會引起更加強烈的反響,人們終于開始正面現實——他們所害怕的“黑人“是現行社會制度的“結果“。 對種族歧視百年來的抗議終于帶來了改變。1945年,美國最高法院通過判決,九位大法官一致同意終止了公立學校中的種族隔離。美國國會隨后在1964年通過《1964年民權法案》及《1965年投票權法案》,禁止法律上有任何形式的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吉姆·克勞法在法律層面上正式變成了歷史。 種族隔離法案從此成為歷史 寫下多部反映美國種族歧視、黑人真實生活作品的賴特,此時本應被視為民權斗士和民族英雄,但他不是馬丁·路德·金,也不是曼德拉,事實上他并非為了拯救民族而寫作,他只是書寫下自己的憤怒和恐懼,別格·托馬斯是他,克洛斯是他,菲西比利也是他,成長在不公的社會中,讓賴特一生都對白人又恨又怕。 對黑人來說,白人并不是真正的人,他們是一種巨大的自然力量,像頭頂上馬上就要到來的風暴,或者是黑暗中,在腳下突然出現的一條深不見底的充滿旋渦的河流。只要是他們生活在這一城市的一個角落中,他們對白人就充滿了恐懼感。 1940年,不堪忍受“白色恐懼”的賴特,全家移民巴黎,至死未歸。也許對賴特來說,比起落葉歸根,客死他鄉是最好的歸宿。 《不公》輯取理查德·賴特兩部代表作《土生子》和《黑孩子》中最精彩的片段,同時收錄了講述賴特多年來創作心路歷程的著名演講文稿《別格是如何誕生的?》,從這本小書中,我們能看到整個民族的悲哀,也能看到渴望改變的力量。 理查德·賴特《不公》 從理查德·賴特的《不公》到馬塞爾·普魯斯特的《嫉妒》,從珍妮特·溫特森的《愛情》到尤瓦爾·赫拉利的《金錢》,從簡·奧斯汀的《婚姻》到弗吉尼亞·伍爾夫的《自由》……《企鵝經典:小彩虹》用不同時代的不同故事,闡釋由“生”至 “死” 的各種人生命題,經典薈萃,打通古典與現代。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少年的你》也需要8位導師的人生答卷-】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