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用科技優化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愛愛幸福感建議

時間:2023-12-04 09:06:27 作者:愛愛幸福感建議 熱度:愛愛幸福感建議
愛愛幸福感建議描述::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用科技優化普通人的生活方式 11月3日,2019騰訊科學WE大會在北京舉行。本屆大會主題是“小宇宙”,寓意從微觀世界中窺見宇宙,解開生命的奧秘。WE大會現場,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同臺,分享了物理、生命科學、地質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騰訊首席探索官(David Wallerstein)網大為在演講中介紹了騰訊在應對地球挑戰問題上所做出的努力,現場,他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讓2050年100億人在世界上可持續地生活”。 要實現可持續的生活,食物、能源、水至關重要。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騰訊利用人工智能以及其他的先進技術來幫助農業、水資源等方面實現更好的發展,并讓這些領域相互勾連。現場,網大為提到了一些新問題——“如何滿足人的交通需求”,這需要我們不只關注“今天”,更要關注未來30年100億人將去向何處。 為人類尋找更優化的生活方式 雖然當前在設計以及制造電動車方面全球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但規模依然有限。據統計,2018年全球汽車總銷量達到9500萬輛,電動車在整體汽車銷量當中的占比還不到1%。“這些汽車一年的汽油消耗量達到7000億加侖。雖然汽車不吃草,但是它們‘吃汽油’,汽油‘吃’進去以后就會排放出來溫室氣體。”網大為形象的表達引發了不少現場觀眾的共鳴。 據統計,全球各地的汽車碳排放總量約370億噸,占到全球碳排放總量的16%,且每年在以近3%的速度增長,可以預測的是未來這一數據可能更糟。更關鍵的是,這還不只是車和油的問題,這關乎到整個道路基礎設施,過去10年,全球公路總長度增加了39%,達到6400萬公里,可謂是全球最大的一類基礎設施投資。 “人類最愛的是道路,這一塊比電力、水、電信的投資都要大。可以說,道路基礎設施是地球的重中之重,過去這塊我們一直在大力投入,但未來我們必須用不同的方式去做。”網大為說。當前,90%的新建道路都在發展中國家,除了道路還需要有停車場等相關配套,如果這么一塊塊排下來,面積抵得上中國的重慶市,或者塞爾維亞一個國家的國土面積。 “這一現狀亟需改變。這意味著我們想要滿足這100億人的交通需求,不僅要需要了解、應對氣侯變化,更要重塑地球的基礎架構,讓這個過程變得更加智能。只有這樣,人類,還有那么多的生物才能夠繼續存活下去。”網大為說。在全球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當下,只占地球面積3%的城市將承受著地球上的絕大多數人口,相比“更大的城、更堵的街”,我們或許可以選擇一種更優化的生活方式。 新型交通技術解決基礎設施難題 絕大多數人在城市工作、看電影、吃飯,但并不希望在摩天大樓居住,是不是可以在城外或者農村居住呢?聚焦于這一問題,網大為提到了一種“新范式”——用電、空氣變成基礎設施,并介紹了“eVTOLs(Electric Vertical Take Off and Landing Aircraft)這一新型交通技術,它能以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混合動力飛行器取代汽車等交通工具,實現垂直的起飛、降落,這將有效減少公路設施用地需求,解決日趨嚴重的人口問題,對于降低資源消耗、減輕環境污染也將產生重要影響,“這可以使得發展中國家不需要建設那么多基礎設施,就可以實現用車模式的跨越式發展。” “這看上去很科幻,但實際上現在已經實現了,我們的團隊正在測試、開發,為上市做準備。我們相信,有了這樣的新技術,我們就能在不毀滅地球的前提下滿足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需求,且能滿足得更智能,讓人類延綿千年。”網大為說。 飛行的模式在變化,飛行未必污染、未必耗能、未必噪音大,未必只是少數人的一個特權,而是可以成為大眾的交通方式。“科技讓局面為之一變,使之普惠大眾。騰訊過去一年應對這些地球級挑戰做出了很多努力。”網大為說。 一直以來,騰訊都在努力用科技優化普通人的生活方式。騰訊科學WE大會迄今已連續舉辦7年,聚焦關系人類命運的重要科學問題,探索未來如何用科技改變人類生活,已發展成為國內富有影響力的科學盛會之一。據網大為透露,當天2019WE大會的實時線上收看人次已超過1000萬,遠超2018年,這其中還包括大量的青少年群體。 今年,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倡議發起“騰訊科學周”,整合騰訊科學WE大會、騰訊醫學ME大會、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三大活動,打造全球性的科學探索盛事。他還寄語“騰訊科學周”:“希望讓科學家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讓科學探索,成為公眾尤其是年輕人的追逐點;讓科研工作,成為一種新時尚。”作為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科技和文化公司,騰訊正努力讓“科技向善”成為公司使命與愿景的一部分,讓日新月異的科技創新更好地造福人類。以下為演講原文:David Wallerstein(騰訊首席探索官): WE大會怎么樣,還不錯吧。首先感謝在家里收看的人,聽說線上收看已經超過了1000萬人,絕對超過了去年,在家里收看的小朋友們也不少。這是一個巨大的社區,大家一起來關注重要的科技活動,同時了解科研當中的重大進展。 下面我講的話題影響到所有人——我們怎樣迎接即將到來的2050年的100億人口,并讓其能夠可持續地生活。我們需要了解和應對氣侯變化,需要重塑地球的基礎架構,我們還要做得更加智能。我們不能毀滅地球,而是要讓它延綿千年。準確來說,讓人類和其它的生物能夠繼續存活下去。 食物、能源、水,至關重要。過去一年,我們做了很多這方面的努力,也發表了很多的文章,如何能夠利用人工智能以及其他的先進技術來實現,并讓這些領域相互勾連,但現在的新生問題成為了全球一大挑戰——氣侯變化。 想一想現在的汽車經濟,2018年全球汽車總銷量達到9500萬輛,只有1%不到是電動車,雖然我們在設計、大規模制造電動車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電動車在整個汽車銷量當中的占比還是不到1%,一年要賣1億輛汽車,它們雖然不吃草,但是它們吃汽油,汽油吃進去以后就會排放出來溫室氣體,一年汽油的消耗量達到7000億加侖。在二氧化碳排放這個方面,每年汽車碳排放總量是370億噸,而且年增長將近是3%。碳排放還在增長,其中16%的碳排放來自于汽車排放,這個方面我們需要改變。 我們再看一下未來的預測,國際能源署預測氣候變化、溫室氣體排放在今后30年不會有太大的改觀。發展中國家只會有很小一部分的汽車為電動車,耗油越來越多,排放也越來越多,那么我們怎么去解決它呢? 這個還不只是車和油的問題,我們再想想整個道路基礎設施。我們需要路,路也有成本,現在我們有6400萬公里的道路,這個數據在過去10年增長了39%,那今后的30年是什么樣的呢?很多基礎設施在發展中國家建設,90%的新建道路在發展中國家。再想想停車場,我們在地球上需要多大的停車面積呢?一個一個排下來的話面積大概相當于重慶,或者是塞爾維亞整個國土面積,很多的國家都在經歷著城鎮化,大家從農村進入了城市居住,現在大概是55%的城鎮化的水平。但是在2050年的時候我們世界總人口會達到100億,城鎮化水平會達到65%。也就是說,城市人口將增加20億之多,而城市只占地球面積的3%,承載了這么多的人口,我們會看到更大的城、更堵的街,這就是現實。城市變大以后擁堵會更嚴重,我們還有什么別的更好、更綠色的模式不讓人類走向更荊棘叢生的道路呢? 我們是不是可以住在農村,在城市工作。比如說我們在城市里可以工作、看電影、吃飯等等,可能我們并不希望在摩天大樓居住,是不是可以在城外居住呢?答案是肯定的。 有這么一個新范式正成為可能——用電和空氣做基礎設施,通過eVTOLs(Electric Vertical Take Off and Landing Aircraft)”這種新型交通技術,它以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混合動力飛行器取代汽車等交通工具,可以垂直地起飛然后再降落。這很科幻,但實際上已經實現了,目前正在測試、開發,正為上市做準備。有了這樣新的技術,我們就可以做些新的嘗試。 這是我們的一個合作伙伴——德國一家企業的原型機,使用電驅動,可以垂直起飛不需要跑道,一共有36個電機,非常的平衡,有300公里的航程,時速是每小時300公里,可以坐5個人,就像一個汽車,但它叫電動直升機。如果它在城市當中會是什么樣子?我們模擬了一下,飛行非常安靜,聽不到它的噪音,從機場進城基本上看不到,和城市的運行非常匹配。 價格如何呢?比汽車燒油要便宜,而且電價可能會越來越低。飛行的模式在變化,飛行未必污染、未必耗能、未必噪音大,未必只是少數人的一個特權,而是可以成為大眾的交通方式。這個就是讓局面為之一變,能夠普惠大眾。 你從首都機場可以直接飛到我們這個會場,開車至少需要一個小時,飛行的話10分鐘就夠了。這是一種新的范式,能夠把社區聯系起來,尤其是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講。因為現在有些發展中國家當中,社區還沒有連入基礎設施,村子還沒有通路,我們可以在這個地方降落,當地離網充電,用當地可再生能源,比如說太陽能、風能等等,在本地進行充電,你把飛機停在那里進行充電,充完了電接著飛。這樣就可以使得發展中國家生活更加便利,不需要建設那么多基礎設施。 我們可以多快好省去做這個事情,我們可以去擁抱這樣的技術、學習這樣的技術、開發這樣的技術。尤其是中國,有一個很好的機會成為這個技術的嘗鮮者,我們的基礎設施有這么多存量投資,我們可以引入新的技術,引領世界,成為世界上的先行者。 每日經濟新聞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用科技優化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愛愛幸福感建議】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