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他的技術,讓國外醫生都來中國學習!:健康愛愛

時間:2023-12-03 18:06:20 作者:健康愛愛 熱度:健康愛愛
健康愛愛描述::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他的技術,讓國外醫生都來中國學習! 人物小傳 周平紅在給從埃及到中國學習的醫生講解手術過程,這也是周平紅的第157位外國學生。孫國根/攝 周平紅,國際知名消化內鏡微創治療專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美國消化內鏡學會國際委員會委員(FASGE),2016 DDW“內鏡世界杯”裁判;入選央視2016“大國工匠”和2019“為了人民健康”專題片,2017年獲評“上海工匠”,2017年獲評首屆國之名醫榮譽稱號,2018年獲評上海領軍人才,以第一完成人先后榮獲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從醫20多年來,周平紅在國內牽頭制定專家共識3部:消化道黏膜病變ESD專家共識,消化道SMT內鏡診治中國專家共識,POEM治療賁門失弛緩癥專家共識;創新開展了4項技術:黏膜剝離技術、腫瘤挖除技術、隧道切除技術和NOTES技術,被歐美多部國際指南所采納,樹立了世界內鏡學的中國“金標準”。近10年來,周平紅在世界各地大會演講和手術演示300余次,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培訓了包括美國梅奧診所、斯坦福大學附屬醫院在內的國外學員150余名,開創了國外醫生相繼來中國學習內鏡技術的先河。 2019年10月27日,手術室外,周平紅一手拿著紙杯喝水,一手拿著面包,一口一口地塞進嘴里,左手上的繭子清晰可見。 當天下午第四臺手術終于做完了。 他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是把內鏡手術從胃腸道腔內延伸到腔外的開拓者,是獨辟蹊徑在0.4厘米食道壁上打隧道的“大國工匠”,是讓周氏手術享譽中外,把中國內鏡帶向世界的中國專家,也是首屆國之名醫榮譽獲得者周平紅教授。 “我不是神醫。”談及在我國內鏡治療方面的杰出貢獻,周平紅教授平靜地說。 對于周平紅而言,他說我更愛兒子叫我的一聲爸爸,很愛夫人玩笑又寵愛的稱我是“某人”,很愛患者叫我的那句周醫生,是他們,成就了簡單的我自己。 來自班主任的高考禮物: 人生中的第一套西裝45元 周平紅出生于江蘇泰興黃橋鎮。窮,是他的童年底色,但在這種陰翳的底色里,是愛,把他的成長照成了一束光。 “1983年初中畢業,我考上縣城高中,但家里沒錢,去縣城讀書太奢侈了。”周平紅父親在他十歲那年就離開了,留下母親靠種地、養豬供養四個孩子。 得知周平紅成績后,鄉中學校長帶著錄取通知書和免學費說明書來到周平紅家。 “不用交學費,對當時的我太有吸引力了。”三年的高中時光為了讓周平紅安心學習,學校的老師自發給他帶飯,周日也安排他輪流在各個老師家“蹭吃蹭喝”。 在周平紅的記憶里,這三年是人生轉折的起點。 “那時高考還是先報志愿后考試,我有個表哥大學畢業,本家哥哥找到他,詢問怎么報志愿,表哥說,當醫生好,但就怕他考不上。”一個月后,周平紅拿到了分數:584分。 得知當年重點本科線是538分時,周平紅激動地哭著跑到幾個老師家里,告訴他們,他被錄取了。 “當時全村沸騰了,方圓幾十里都知道我的事兒,就好像古時候的中舉。為了慶祝,母親殺了一頭豬宴請了全村的父老鄉親和中學老師們。”周平紅回憶起1986年夏天的興奮,眼睛里依然滿是光芒。 后來他才知道,584分超過了當年清華大學的錄取分數線,而當時,周平紅所在的高中,本科升學率只有5%,全校理科班一共才 錄取了5個本科生。 就這樣,周平紅如愿考上自己的第一志愿:上海醫科大學。“當時的班主任在開學前花45元給我買了套杉杉牌西裝。”周平紅 停頓了幾秒說,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套西裝。老師告訴我,你一定要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好醫生。周平紅記住了這句話。 “拿著行李和錄取通知書去報到,才發現醫療系本科要讀6年,當時急得差點哭出來,后悔報這個專業。后來知道上海醫科大學 臨床醫療系的學術地位后,就多了一個堅持讀下去的理由。”周平紅說,那6年的堅持,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 夫人的“抱怨”: 他在急診熬過無數個夜 “大學畢業時,很多同學讀了研究生,但我家沒有錢,想工作真是心急如焚。”周平紅回憶,當時醫療系有240個畢業生,學校只給一個成績排名單和附屬醫院各個科室的招人數目,需要自己報考。 “當時中山醫院是上海最好的醫院,我想去泌尿科,結果被調劑到了普外科。”周平紅回憶,也是那年的陰差陽錯,讓自己遇到珍愛的夫人——普外科和他同年同月同日入職的護士張穎。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姑娘,張穎人乖巧可愛,家庭條件也比周平紅優越很多。張穎告訴記者,是周平紅的認真執著和不怕苦累的性格吸引了自己。 2019年的結婚紀念日,周平紅和夫人張穎 “當時我爸媽就說,窮一點沒關系,努力就好。”張穎說,她的父母對周平紅簡直是“溺愛”。兩個老人70多歲了,依然每天忙前忙后,周平紅的每一件西服襯衫,都是岳父親自熨燙。老人常說,小周的時間最寶貴,要多留給患者。 回憶起周平紅剛工作的幾年,張穎啼笑皆非:“那時孩子還小,他晚上經常不回家,不是值班,而是想方設法‘蹭’急診。白天在科室門診,患者沒有現在多,新人親自操作診斷的機會也很少,為了多能在患者身上多學些知識和本領,他沒日沒夜的在急診熬著,送來一個患者,他最先跳起來搶著去看、去聽、去學。” 但讓張穎最心疼的是,因常年站立手持內鏡操作,周平紅的肩膀落下了病根:“每年到11月,他自己胳膊抬不起來、都穿不上衣服,這種后遺癥治不好,他雖然不說疼,但我是真心疼。” 談起周平紅對工作的執著,和他工作了近20年的搭檔——中山醫院內鏡中心護士長王萍說,他是唯一一個和進修醫生吵架的年輕人。 “那時醫院常有來進修的外地醫生,內鏡治療患者也不像現在這么多,周平紅經常會為了這些患者誰來負責吵起來。”在王萍的描述里,年輕時周平紅據理力爭的樣子浮現在眼前。周平紅說,患者是醫生的老師,一分一秒都舍不得放棄。 “我經歷過很多內鏡失敗的手術,最后轉到外科繼續手術,當時就想,這些想做的事兒,未來必須要做成。”周平紅說,他曾為一個20歲女孩做胃鏡手術,術中大出血止住后,他下班回家剛要吃飯,護士打電話說再次出血。“我馬上放下筷子回去再次止血,沒想到半夜出血更嚴重了。”接到電話后,為了不吵醒家人,周平紅不敢開燈,穿上鞋子就跑到了醫院:晚了,內鏡操作已止不住血,只能轉外科急診手術止血。那時周平紅才發現,自己左腳穿著兒子的鞋,右腳踩著岳父的鞋。看著患者被推進 手術室,周平紅哭了。 “年輕的時候值班有時間經常和患者聊家常,聽他們講故事,每一個患者都是一本書,不僅是醫學的案例,更是汲取人生營養的標本。但很多當時沒辦法改變,滿滿的挫敗感。”周平紅說,上學的時候就把神探李昌鈺的“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當激勵,幾十年后的今天,當時的設想,都變成了已經實現的可能。 “他的每一個親自治療的患者,各種情況都如數家珍。連那一串串沒有規律的病案號都會背下來。”張穎告訴記者,為了做好周平紅堅強的后盾,她無數次一個人抱著孩子看病,雖然現在周平紅也會保證一個月陪夫人看一場電影,但也經常留給張穎兩張電影票自己跑回醫院。在張穎看來,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生活里的周平紅同樣細心浪漫。“結婚20多年了,每一年的結婚紀念日他都記得,會有不一樣的小驚喜,他常說,生活要有這種儀式感,才會一直有趣。” 成長的辛酸: 難忘的N次尷尬 每個人的成長都像個畫板,有鮮艷就有暗淡,周平紅也一樣。 “尷尬的事兒太多了,現在想起來都笑到停不下來,但這些其實是成長的辛酸。”在周平紅的朋友圈,幾乎每個月都能看到不同國家的定位。“第一次出國看不懂機票,到了日本回國前還被旅館扣下了。”周平紅邊笑邊回憶。 “第一次出國是20多年前,去日本自費學習一個月,當時機票是手寫的,有好幾頁,我也看不懂,看到第二頁有‘浦東’的字樣,直接到了浦東機場。機場工作人員告訴我出票地點“浦東”并不是出發機場,要到虹橋飛。”周平紅馬上拉著兩個行李箱趕到虹橋機場,但飛機已經關閉了艙門。 回家后,夫人滿臉驚訝,怎么回來了?周平紅說,不知道怎么出國坐飛機,沒趕上,只能換后一天飛。讓周平紅沒想到的是,到了日本,還有更尷尬的事兒。 周平紅與夫人張穎合影 那時候沒有錢,離開上海的時候把家里能拿的錢都帶上,交完一個月的旅館費后,還剩下點余錢,馬上去京都醫科大學門口的醫學書店,買了很多內鏡領域的專業書籍。當時抱著一大摞書往旅館走,現在還能記得當時的開心勁兒。”周平紅說,當時不懂日語,好在書里很多漢字可以揣摩,還有圖解,前一天看不懂的,第二天上課時再去問日本老師,他就這么讀下來十幾本專業書。 一個月的培訓結束后,更尷尬的事兒發生了:退房時被告知旅館需另付水電費和消費稅,數額是總房費的5%到7%。“我身上一點錢都沒有了,人家又不讓走,后來一位東京的朋友過來送錢才離開。”回國后,周平紅開始潛心內鏡領域的微創技術,幾年后終于有了跟隨團隊去意大利參加國際內鏡大會的機會。 “第一次到米蘭的時候,各國專家握手擁抱,但到了中國專家,專家們把左右兩次擁抱減少到了一次,有的也僅僅寒暄一下。我知道,是別人不愿意搭理我們。當時覺得不僅是尷尬,還有不能與外人說的恥辱感。”周平紅說,他更堅定的意識到,想要得到真正的尊重就是要靠自己過硬的專業技術,才能挺起腰板。 2013年,是不一樣的轉折年。“足球世界杯舉世矚目,在世界內鏡領域也有世界杯大賽,100多位專家投送自己的手術錄播視頻參加大賽,最終決賽只有8人入圍,選三個冠亞季軍。這是我年輕時候最大的夢想之一,也很期待出成績。” 2013年,周平紅作為參賽的第一個中國專家代表,還特地去香港定制了一套西服。“到現場我就傻眼了,日本專家穿著和服,美國專家穿著體恤,韓國女醫生身穿長花大裙子,只有我穿著西裝。”原來主辦方要求各國專家穿民族服裝,但之前沒有中國內鏡醫生參加過這種大賽,沒有人知道這個規則。在那次比賽中,周平紅的成績是倒數第三。 “雖然名次不好,但我知道,通過這次大賽我真正的走向了世界。”如今作為全球最大內鏡中心的帶頭人,周平紅每天幾乎都在開刀與看病、出差與講課中度過。提起功成名就的今天,周平紅笑稱,自己就是一個又“癡”又“狂”的醫學瘋子。因為除了醫學,他沒有任何其他愛好。 “最近有一次在悉尼參加世界內鏡大會,大會主席邀請技術世界領先的幾位專家到自己家晚宴,這在國外是最高禮遇。”周平紅說,晚宴快結束時,最后一個環節是蒙上酒瓶品紅酒。 “您平時喝紅酒嗎?會不會品嘗?”“我不會,也不懂這個。” “那后來怎么辦了?”“后來我偷偷跑了。” 話音剛落,周平紅一邊拍著桌子一邊大笑了起來:“這幾十年里,我除了研究病人就是研究病例,哪有時間品酒。” 手術中孕育技法: “扒皮”“打洞”“挖土豆” 一分鐘,57次按動操作儀。周平紅的左手,滿是老繭。在手術間里幾十年如一日的操作、學習,周平紅孕育了一套自己的手術技法。 “胃鏡從前只能診斷,現在可以治療。我一直覺得,外科在21世紀有兩大進展,一個是器官移植,還有一個就是微創。”周平紅一邊嫻熟地操作著內鏡,一邊告訴記者,從前的外科手術是“開膛破肚”,到后來有了腹腔鏡,現在微創手術已經逐漸開展到經自然腔道(口腔和胃腸道)開展手術,這是外科的革命。 “這個患者很年輕,我們要用內鏡把他的腫瘤切掉。”周平紅一邊用英語為身邊的埃及醫生講述手術操作的細節和病變觀察,一邊快速操作內鏡刀,幾分鐘后腫瘤被切除,放到標本卡上后,周平紅像孩子一樣大笑著說,看,就是這個小東西在作怪,以后就好啦! 在旁邊學習的埃及醫生目瞪口呆,這也是周平紅的第157位外國學生。 健康時報記者(右一、右二)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觀看周平紅(中)做手術。孫國根/攝 手術室里,周平紅一邊看著下一個手術患者的病歷一邊解釋,這位患者是十二指腸乳頭腫瘤,乳頭部位是膽管和胰管的共同開口,位置刁鉆,治療極為棘手。 “以前外科開刀需要做胰十二指腸切除,要切除膽管、胰頭、十二指腸和胃竇后才能根治,是外科最大的手術,療效好但創傷大,患者雖然能活著,但完全沒有生活質量。”周平紅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現在通過胃鏡切除腫瘤可保留器官功能,雖然也有發生出血、膽管炎、胰腺炎等并發癥的風險,但現在周平紅團隊每年要做七八十例這樣的手術,都非常順利。 這些高難度手術,只是周平紅擅長的一種。 2007年,他獨創了“內鏡黏膜下挖除術”和“內鏡全層切除術”; 2010年,在國內首先開展POEM手術(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無切口、微創傷根治賁門失馳緩癥,這是全世界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最佳方法,全世界一半以上POEM 手術在中山醫院完成; 2016年,周平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在消化道黏膜下隧道用內鏡切除腔內和腔外腫瘤,打破內鏡只能切除表層腫瘤的局限,其術式被命名為“POEM ZHOU”,樹立了世界內鏡學的中國“金標準”。 而在周平紅看來,這些手術的可愛之處就是可以給患者帶來更高的生活質量。 “每天做這些手術還是樂在其中,我還起了昵稱。”周平紅邊笑邊說,分別是“扒皮”“打洞”“挖土豆”。 土豆是腫瘤的比喻,用“挖”,是因為有些腫瘤是“藏”起來的。“如內鏡黏膜下挖除術治療消化道黏膜下腫瘤就是如此,黏膜下腫瘤,是長在胃壁和食管壁中間的,為把瘤切掉,就要先把黏膜‘扒開’,取出腫瘤后再縫合,所以就有了“扒皮”“挖土豆”的由來。 正是這些新技術的實施,讓患者免除了開腹手術之苦,住院時間縮短為1~2天,治療費用也僅為外科手術的1/3~1/2。 在周平紅的帶領下,如今中山醫院內鏡微創治療水平已是全球領先。 “2018年雅典國際消化內鏡大會,按照議程,我的手術下面是另一個美國專家的演講,但時間到了,我的手術轉播還沒做完。會場強烈要求,不聽講課繼續看轉播手術。”周平紅稱,這是最讓他興奮的情景。 每年3月在紐約長島都有500人規模的國際內鏡會議,中日美專家在三個房間同時做手術直播,每年給周平紅分配的患者都是難度最大的,而每次我們的手術做得都最快,最精彩。 “人越多,我越興奮。我就想讓全世界都看到,中國專家自信又精彩的表演。”周平紅說。 信仰的力量: 他的天地閃耀在手術室里 2016年,世界消化內鏡世界杯邀請了周平紅當裁判,給進入決賽的8個專家選手打分。 周平紅想,這次一定要穿最能代表中國的傳統服飾。“我和夫人專門去上海茂名南路72號定做了大紅色唐裝。”當天大會在下午1點半開始,周平紅提前十五分鐘到了會場,發現拉了十幾個旗幟,唯獨沒有中國的五星紅旗。“我詢問布置人員,對方說沒有,以前沒有中國專家!” “我告訴同事,去附近的商務中心找國旗。”時間緊迫,最后,終于把一面國旗掛到了周平紅所坐桌子的前方。 “國旗掛好大會就開始了。”周平紅說,有中國專家的地方,就要有中國國旗。 而那屆消化內鏡世界杯冠軍,是剛在中國學習結束不久的周平紅的土耳其學生,時光斗轉,2019年世界消化內鏡世界杯,來自中山醫院周平紅內鏡團隊的何夢江勇奪亞軍,這也是內鏡世界杯歷史上首個獲獎的中國人。 周平紅告訴記者,希望下個三年,中國人可以拿到冠軍,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是最美好的事兒。 和第一次出國相比,20多年后,周平紅已經不是那個拿著國外機票找不到機場、住旅館沒有錢付費的年輕人了。 在談起2014年被新加坡國立大學邀請講學的一次經歷時,周平紅回憶,看到經濟艙機票的訂單后,我告訴主辦方,雖然上海到新加坡只有五、六小時航程,但我是你們邀請的大會專家(faculty),應該提供商務艙位(business seat)。對方知情后,馬上改機票并且道歉。 “其實現在回農村老家,我依然是穿布鞋、踏自行車,所有老師都要探望,也常和很多鄉親坐在小橋邊聊家常,但在國外時不一樣,我們以中國專家的身份走出去,我所講究的所謂‘排場’,更是中國人的底氣和面子。” 黃浦江的江水奔流不息,外灘的霓虹交錯映滿了魔都的繁華。而這些,從來與周平紅無關,他的天地,永遠閃耀在看起來冰冷但卻充滿熱情的幾十平方手術室里。 青絲化作白發,依舊鐵馬冰河;磊落平生無限愛,盡付無言高歌。在周平紅眼角最深的皺紋里,藏匿著的是大國工匠的自信、深邃和堅定的信仰。 2018年,中山醫院內鏡中心病區37張床位,完成了13萬臺內鏡檢查和治療,而這些每年超萬例的內鏡微創治療手術病人中,98%以上都是3、4級以上的高難度手術,這些天南海北慕名而來的理由,都是周平紅和他可愛的“扒皮”“打洞”“挖土豆”。 周平紅的桌子上擺放著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他,一身唐裝坐在主席臺,桌子前掛著的,是那面中國國旗。 本文原發于健康時報第1646期《周平紅:內鏡里的大醫人生》,健康時報記者張赫 尹薇/文。 本文編輯:張萌 審稿主任:楊小明 郵箱:[email protected] 覺得好看,請點這里↓↓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他的技術,讓國外醫生都來中國學習!-健康愛愛】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