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垃圾分類進行到底:增進感情

時間:2023-11-26 01:07:00 作者:增進感情 熱度:增進感情
增進感情描述::上海:將垃圾分類進行到底 上海市中山公寓小區內居民在進行垃圾分類投放 張鈺釵 供圖 攝 中新網上海11月5日電 題:上海:將垃圾分類進行到底 作者 李京澤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已百天有余。近日,中新網記者跟隨“中華環保世紀行”采訪組深入上海,發現垃圾分類在這里已初顯成果,一場引領全國的環保“新時尚”正向著全民“新習慣”轉變。 成果初顯:分類實效快速提升 《條例》將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分為四大類,個人或單位未按規定分類投放垃圾將面臨處罰。它不僅實現了管理區域、管理對象全覆蓋,同時還加大了懲處力度。 上海市人大代表、徐匯區凌云街道梅隴三村黨總支副書記尚艷華在《條例》實施前充滿了擔憂,“大家能否接受?是否愿意參與?”她坦言垃圾分類在她所在的以老年人為主的老小區絕非易事。令尚艷華沒想到的是通過前期宣傳,連《條例》中的非強制性條款都得到了居民的自覺遵守。 然而,這僅僅是眾多居民小區的縮影,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城建環保委委員魏東表示《條例》實施以來,垃圾分類取得的成果和民眾的參與度均可以用“超出預期”來形容。 根據最新數據,上海生活垃圾分類實效快速提升:可回收物回收量達到5600噸/日,較2018年增加了5倍;濕垃圾分出量已超過9000噸/日,較2018年增長130%;干垃圾處置量控制在15275噸/日,比2018年底降低了26%;有害垃圾分出量為0.62噸/日,較2018年增長了5倍。 綠色發展:后端處理變廢為寶 閔行區餐廚再生資源中心中經過處理的污水樣本 李京澤 攝 在閔行區餐廚再生資源中心,一輛輛載滿濕垃圾的運輸車緩緩駛入,它們在密閉倉里卸料后,濕垃圾將分三路被處理。 其中,殘渣過濾后被運走;污水通過提油處理形成粗油脂,為上海近200家加油站提供生物柴油;留下來的有機物會通過微生物好氧發酵系統轉化成肥料產品。這些肥料產品會與施肥方法一起提供給農民,幫助他們培育農作物。間接地,城市的濕垃圾完成了為農業服務的“華麗轉變”。 中心負責人介紹,目前處理系統的極限處置能力已接近每天245噸,服務上海市閔行區、徐匯區近500萬人口。中心的垃圾接收量在《條例》實施后顯著增加,狀態已由“吃不飽”變成了“吃不了”。 作為垃圾分類的重要環節,生活垃圾末端處置的能力穩步提升。在上海,像閔行區餐廚再生資源中心這樣200噸以上規模的濕垃圾處理廠共有6座,除此之外大大小小的處理廠遍布每個城區,保障整個城市千萬級的垃圾完成轉變之路。 “老百姓垃圾分類做好了,我們從中受益也多了。”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原來由于塑料袋易纏繞在軸環上,發酵機每個月都要清爐一次,而現在這個程序可以完全省去。 任重道遠:“新時尚”成為“新習慣” 98.08%贊成比例,在今年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條例》以高票通過審議。魏東清晰地記得98.08%這個數字,他說這是對歷時一年、近10次意見征詢討論、匯集26000余份社會各界意見的前期調研工作的充分肯定。 “《條例》實施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們說上海引領了垃圾分類‘新時尚’,如今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工作是把它變為‘新習慣’。”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總工程師朱心軍認為垃圾分類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 垃圾分類的實施是人與規則的互動,它給上海市基層治理工作提出了挑戰,按照發現-分析-解決的路徑,很多問題被化解。比如按時按點投放垃圾給一些上班族帶來不便,小區便設置了專人管理的誤時投放點。 朱心軍表示市民習慣的養成需要各方面的合力,需要強化垃圾產生者的主體責任,加強志愿者的輔導,其最終目的是所有志愿者都能撤出社區,最后還要持續強化宣傳力度。(完)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上海:將垃圾分類進行到底-增進感情】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