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甲骨“說文解字”(治學):健康夫妻相處

時間:2023-12-03 13:06:28 作者:健康夫妻相處 熱度:健康夫妻相處
健康夫妻相處描述::我為甲骨“說文解字”(治學) 圖為宋鎮豪在書房工作。本報記者 張 賀攝 核心閱讀 與甲骨文結緣半個多世紀,宋鎮豪大多數時候枯坐冷板凳,卻樂在其中。一字字釋讀、一代代鉆研,如今,國家重視、材料豐富、技術先進……甲骨文研究迎來最好的時期。已至古稀,宋鎮豪仍在研究中興趣盎然地“與古人對話”,求索不止、傳承不息。 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孜孜不倦地深耕甲骨“絕學”,破譯文字、廓清古史;他探訪國內外收藏單位找尋甲骨,經手的甲骨多達數萬片;他領銜著述的11卷本、688萬字《商代史》,填補了商代斷代史著作的空白,將中國信史拉長千余年;他編纂的《甲骨文合集三編》《甲骨文獻集成》等,著錄甲骨兩萬多片…… “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獻,也是漢字的鼻祖,傳承著中國基因。”一談起甲骨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宋鎮豪仿佛打開了話匣子,有說不完的故事。 研究甲骨文,拉長中國古史 “我大學學的是水運專業,可最終研究起了甲骨文。”宋鎮豪從小傾心古典文化,1966年,他無意間找到一本郭沫若的《甲骨文字研究》。帶著好奇讀下去,宋鎮豪打開了一扇通往新天地的大門。此后10年,這本書他讀了無數遍,就連書中提到的其他甲骨文著作,他也盡可能地找來研讀。 為了打好基礎,宋鎮豪把《甲骨文編》《說文解字》等著作抄了一遍,把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點讀了一通,還與蘇州工藝雕刻廠的工匠一起試驗用青銅刀在龜甲牛骨上契刻甲骨文。“我在甲骨文里體驗到了美妙的樂趣,每認識一個新字、每讀懂一段文字背后的歷史,那種喜悅和興奮令人難忘。” 1978年,宋鎮豪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甲骨學家胡厚宣,走上了甲骨古文字與古史研究之路。“胡厚宣先生強調做學問必須最大限度地搜集材料,要用歷史學家的眼光看待考古發現,把文獻和考古結合起來。”宋鎮豪說。 百余年來,人們發現的甲骨總數在15萬片以上,但著錄公開的不到6萬片,還有大量甲骨沉睡在收藏單位。“把所有甲骨文整理、著錄、出版,這是甲骨文研究的基礎。”為此,宋鎮豪先后主編整理出版了《云間朱孔陽藏戩壽堂殷虛文字舊拓》《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藏甲骨集》《俄羅斯國立愛米塔什博物館藏殷墟甲骨》《旅順博物館所藏甲骨》《殷墟甲骨拾遺》等10多種著作,為學術界提供了寶貴的基礎研究材料。 關于商代的歷史,在甲骨文發現之前,只有《史記·殷本紀》有所記載。1999年至2015年,宋鎮豪主持完成《商代史》著述工作,將中國信史從公元前841年又上推了1000多年,填補了商斷代史著作的空白。 《商代史》項目結束時,宋鎮豪的頭發掉了一大半。“沒有甲骨文的研究整理,就不可能完成《商代史》。”宋鎮豪說:“研究甲骨文,實際上要研究甲骨文背后的人與事,研究背后的歷史,以拉長中國的古史。” 與古人對話,另有一種樂趣 目前,宋鎮豪正承擔山東博物館的10500片甲骨的整理、釋讀工作。5年來,他一日不輟地工作著。早上7點,泡杯茶,宋鎮豪就坐在電腦前開始工作,除了吃飯和散步,伏案直到深夜。古稀之年還承擔如此繁重的任務,不累嗎?宋鎮豪覺得,“與古人對話,另有一種樂趣。” 這批甲骨于抗戰時期被埋在齊魯大學里,保存狀態不甚理想,有的已經破碎,碎片只有指甲蓋大小,所刻文字更是小如豆粒,需要拿著放大鏡才能看清。如今可以借助電腦放大圖片,辨識難度低了不少。 今年整理完這批甲骨文后,宋鎮豪將投入天津博物館的1780余片甲骨的整理工作中。這批甲骨骨片大、文字多,極為精美,史料價值巨大。但前人在拓印和黏合的時候,采用的材料中含有膠質,因此甲骨生蟲被蛀,上面有的文字已經模糊甚至消失。“要把膠質洗掉,破碎的要重新黏合,還糾正了以前粘錯位的甲骨。”宋鎮豪說:“保護甲骨文刻不容緩,我們必須趕在文字消失前,把歷史信息盡可能地保存下來。”此外,通過三維照相技術把甲骨文信息數字化,也為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加上了一道保險。 據統計,目前已發現的甲骨文單字中還有約3000個尚未破解。宋鎮豪覺得,“沒破解的大部分是人名、地名和族名,已經沒有了相對應的漢字,釋讀難度極大。甲骨文也有優勝劣汰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改善甲骨文的保存條件上。” 120年來,無數中外學者傾注心力于3000多年前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使甲骨文和甲骨學從鮮有問津的“絕學”,成為一門國際性的“顯學”。“現在是甲骨文研究最好的時期,國家重視、社會安定、材料豐富、技術先進,我們要利用這些條件把前人沒完成的工作做好。”宋鎮豪說。 建議出臺特殊學科學術評價體系 當前,我國甲骨文和甲骨學研究面臨家底不清、人才斷層等問題的挑戰。“以前統計出土的甲骨約有15萬片,據我觀察,實際數量比記錄的多,至少有16萬片。建議從國家層面啟動全國甲骨藏品單位的家底清理,落實甲骨文搶救性保護措施。”宋鎮豪說。 甲骨文和甲骨學繁榮發展離不開人才隊伍,但目前我國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不超過100人,其中專門研究的“十個手指就能數過來”。并且,由于就業困難,一些甲骨文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選擇轉行,能夠對口從事研究的人少之又少。宋鎮豪說:“隊伍不夠壯大、年輕人難以安心做學問的問題,急需解決。” 在目前的學術考核體系下,學者要放很大精力在發表論文上。而甲骨文研究需要長期“坐冷板凳”。“胡厚宣先生自從開始編著《甲骨文合集》,26年沒出過其他一本書。放到現在,他的年終考核肯定不合格。”宋鎮豪建議,國家應盡快出臺針對甲骨文這樣的特殊學科的學術評價體系。 “甲骨文的知識在甲骨文之外。”宋鎮豪說,從事甲骨學研究,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古文字功底,更要懂得考古學、人類學、文獻學、訓詁學,甚至人口學、地理學等知識,這樣的人才培養起來要很長時間。 本版制圖:汪哲平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05日 12 版)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我為甲骨“說文解字”(治學)-健康夫妻相處】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