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一顆流星砸在火鍋攤上,中國科幻不會再全滅了:幸福婚姻

時間:2023-12-11 05:33:24 作者:幸福婚姻 熱度:幸福婚姻
幸福婚姻描述::一顆流星砸在火鍋攤上,中國科幻不會再全滅了 ☄️ 十年前,你在做什么? 2010年是個神奇的年份。 那一年,上海忙著舉辦世博會,嫦娥二號帶回月球照片,兩部好萊塢科幻大片在中國一票難求—— 文藝青年在討論《盜夢空間》,老百姓在討論《阿凡達》。 要問中國科幻? 普通人準會搖頭。 那一年,白茶還不是大V博主,只是個獲得銀河獎美術獎的科幻迷。 江南的《上海堡壘》拿了某不知名科幻獎的“最佳長篇小說”。 《三體3》在成都西南書城簽售,粉絲繞了3圈排到街口。 書店工作人員問:“這人是誰啊?怎么比謝霆鋒來那次還火。” 早年間隨時隨地被人抓住簽名的大劉(攝影:史玉博) 那時,科幻迷聚會的機會不多。“頒獎”是為數不多的理由,但最大的銀河獎,正因主辦方《科幻世界》雜志社的動蕩而面臨挑戰。 于是,一個名叫“星云”的獎成立了。 后來很多人質疑:“星云”是人家美國的科幻獎,怎么你也叫這個? 但當年,成都九眼橋頭的一間茶館里,幾位創辦者想得很清楚: 65年,美國星云獎建立。 71年,日本有了星云賞。 86年,中國第一份科幻迷雜志(當時還是油印的)就叫“星云”。 “星云”是世界幻想文學的通用符號。 某期《星云》報 十年前,科幻,像曾經的游戲、動漫和搖滾一樣,還是一件少數者渴求共鳴的事。 即便那是在2010。 01 一顆隕石砸下來,中國科幻就完了 很多年來,中國科幻迷一直自稱為“孤獨者”。 《劉慈欣談科幻》的前言里有最好體現: “我們是一群異類,人們不喜歡我們......在這個越來越現實的世界中,喜歡幻想的人是讓人們打心眼兒里討厭的,我們只能把自己深深藏在一層正常的外殼中。” 華語星云獎也是如此。 這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完全“民辦”的科幻獎項。初衷很簡單,創始人之一姚海軍說:好作品要讓別人知道,就需要有自己的認證體系。 但“民辦”=窮。特別是寫科幻養不活自己的中國科幻領域。 韓松回憶,“當年住處很簡陋,屋子里還有蟲。” 3塊一米的紅毯,幾十塊一張的噴繪海報,婚慶司儀一樣的廉價胸花,一間小影院,2萬多塊經費,第一屆華語星云獎就這么辦起來了。 第一屆星云獎的電影院 會后,一群人去吃火鍋。老作者和野生粉絲混在一桌,喝酒擼串談宇宙。 后來這成了傳統。 科幻作家蕭星寒有一個形容: 要是一顆隕石砸在吃飯的小攤子上,中國科幻就全完了。 韓松也說過類似的話,有一次大家坐飛機去個什么地方,他說飛機要是墜毀,中國科幻就全軍覆沒。 足以形容人數之小。 13年,星云獎頒獎禮挪到了太原煤炭中心,跟一個動漫節共用場地。“奏一段《圣斗士星矢》,頒一個獎,奏一段《機動戰士高達》,再頒一個獎。” 太原煤炭中心 那一年,韓松、大劉等作家已經連年掏自己的稿費補貼辦會經費。但韓松依然預言: 10年內,《三體》會拿雨果獎,中國會拍出自己的科幻大片。 次年,事情有了轉機。 02 從格子衫到白襯衫 很多人說,14年星云獎是記憶最深刻的一屆。 那一年,嘉賓們突然開始集體穿白襯衫了,活動也多了,對談、小品、表演......兩天下來幾十場,還有自制的Tardis和好多coser。 14年星云獎(攝影:不詳) 一個格子衫的故事廣為流傳: 眼看辦不下去,姬少亭代表剛剛成立的未來事務管理局,聯合果殼網,承辦了這屆。拉了贊助,有了廣告冠名,一下子有錢了。 她建議,有贊助了,大家穿正裝出席吧,別穿以前那些舊舊的格子衫了,“聚在一起真的很像連連看或消除游戲”。 結果當晚,一個人在群里帶頭“策反”,說咱們就穿格子衫,一起穿。 這個人是劉慈欣。 某年典禮后的格子衫死忠粉劉叔(攝影:不詳) 后來的事你們都知道。15年,這個人的《三體》獲雨果獎,改變了一切。 著名的“大、小劉相擁”照片,也是15年星云獎上抓拍的。 大、小劉擁抱(攝影:音量) 中國科幻變了,星云獎也變了—— 那幾年,一群科幻迷集中去日本科幻大會(星云賞典禮)、倫敦Worldcon(美國星云獎頒獎典禮)考察,轉了一大圈,思考中國的科幻獎項需要什么。 仿照Worldcon,星云獎開始與商業結合,并增設領域,不只評科幻小說,還評科幻影視、美術、劇本、粉絲團體、新媒體、線上雜志...... 未來事務管理局、八光分文化、塞凡文化等科幻文化公司也相繼成立,賣書,做媒體,做影視IP。 中國歷史上頭一次,科幻開始向下游產品轉化。 03 必須經常相聚 現在,中國大大小小的科幻獎項超過10個,官辦、民辦都有。 “星云獎”只是其中一個。但跟很多其他科幻活動一樣,它再也不需要“用愛發電”。 科幻迷也不僅僅只是當年那群孤獨的人了。 現在的科幻迷很年輕,買本幻想小說、刷部大片、打盤游戲、買個手辦,對他們來說,科幻是日常,而不是難以啟齒的私密愛好。 “科幻不再僅僅是一種傳統的書齋里的閱讀,而是一種新形態的景觀化的群體性社會活動。” 嚴鋒這么形容。 喜歡科幻可以不用很辛苦,10年前,大家正是這么期待的。 韓松的預言也實現了。 《三體》拿了雨果獎,在世界范圍內掀起波瀾。 吳巖問日本學者立原透耶:《三體》日文版怎么賣的這么好?都是哪些人在讀? 答曰:《三體》是很多人讀的第一本科幻小說。 “那些人在日本也真的從來不看科幻?” “真的。” 另一個被預言命中的是郭帆,拍出中國第一個科幻大片的人。 在第十屆星云獎開幕式上,他獲得了“華語科幻星云(特等功)勛章”。 《流浪地球》后,郭帆拿獎拿到手軟,但只有作為科幻迷站在臺上時,才笑得最像十幾歲時,看到《終結者》決心要拍科幻的那個孩子。 未來事務管理局合作人、科幻評論家李兆欣說,星云獎這十年證明了一件事: “一個民間的、自發的、行業內的獎項,成長為了行業內最重要悠久、有獨特傳統的獎,證明一個跟別的市場、語種、環境截然不同的行業,也能延續出自己的傳統、看法和定義,證明了科幻的價值,科幻在中國的生命力。這是給從業者的信心,也是事業的基礎。 ” 然而單靠從業者的努力還不夠。 劉慈欣對日媒說:“是時代造就了我,而不是我造就時代。正是當今中國的飛速發展,帶來了非凡的創作機遇。換在20年前,我的作品再好也沒有人看。這個時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現在回看,一切都有因果。 10年前,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走進世界中央,一切都暗暗蟄伏。 如今,嫦娥已經登上了月球背面,影院里除了好萊塢巨制,還有1億中國人會在新年買票看國產科幻片—— 他們開始仰望星空、期待未來,使科幻的消費市場越來越大。 韓松覺得,星云獎是中國夢的一個縮影,代表這些年中國崛起的雄心。 科幻作家們合力創造無盡時空,與世俗拉開距離,卻又把底層煙火彌漫的生活看得更清楚。 他們用中國人的眼光來看這宇宙,給出獨特解答。 深夜燒烤、火鍋啤酒,在路邊攤上談論億萬光年,是中國科幻人慶祝的方式。 星云獎留下了一些美好回憶。 但更好的回憶,還在后頭。 回想起來,一群人白手起家,本身就是科幻的一件事。 吃火鍋的傳統到底是哪一屆開始,沒人記得了。 可現在,如果一個流星砸在火鍋攤子上,中國科幻全滅? 不再是了。 星云獎十周年大合照 “這一年最特殊的感受是,大家再次回歸初心,每個人臉上都有孩童般的笑容。這就是科幻的魔力。科幻迷如阿瑟克拉克所說,從未長大,從未停止生長。”姬少亭說。 作者 | 蒙脫石散 參考資料 | 《十人回憶華語星云獎十年》系列 照片提供 | 林品、監聽員、王竹梅、音量等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原創一顆流星砸在火鍋攤上,中國科幻不會再全滅了-幸福婚姻】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