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北京發現一封“密信”,揭開慈禧真面目,專家:顛覆了傳統認知:愛的理解

時間:2023-12-23 17:33:00 作者:愛的理解 熱度:愛的理解
愛的理解描述::北京發現一封“密信”,揭開慈禧真面目,專家:顛覆了傳統認知 眾所周知,清朝雖有十二帝,但從咸豐帝之后,權力就盡歸慈禧太后,其后的同治、光緒都是她的傀儡。而慈禧貪戀權勢,奢侈浪費,對內殘酷鎮壓,對外軟弱無能,導致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罪莫大焉! 慈禧之罪已由歷史“蓋棺定論”,無可辯駁,但在傳統認知中,慈禧的政治能力不行,文化造詣卻是很高,有一大堆史書典籍為證。甚至有人認為,慈禧詩詞歌賦、寫字作畫無一不通,稱得上“大清第一才女”! 果真如此?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歷史淵源 其實不只是慈禧,縱觀清朝,幾乎所有的統治者都在刻意營造自己的“才子”人設,尤其是乾隆,好大喜功,自稱“十全老人”,一生最愛寫詩作畫,留有詩篇四萬余首,畫作也超過一萬幅,數量堪稱“驚人”!不過這質量嘛,就有點難以言說了。 清朝統治者之所以如此執著于“文化造詣”,與其出身有關。清朝起源于滿洲,原是游牧民族,重騎射,不擅讀書,建立清朝也完全依賴于強大的武力。但清朝建立后,統治者發現只靠武力難以治國安民,轉而迷上了漢人的史書典籍、詩詞歌賦。 同時為了控制漢人的思想,掩蓋自身學識的不足,清朝統治者大興“文字獄”,文字獄古來有之,但《中國大百科全書》卻將其定義為“清朝時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羅織罪名清除異己而設置的刑獄”。足以說明清朝的文字獄有多恐怖!僅乾隆一朝就有二十二起文字獄! 有了這樣的淵源,作為晚清實際統治者的慈禧留有“才女”之名也在情理之中。 慈禧之才 在傳統認知中,慈禧之所以有“才女”之稱,源于兩點:一是她為后世留下五百多幅書畫,數量之多僅次于乾隆帝,曾經于博物館專門展出,水平確實不低!二是慈禧在為其母祝壽時,曾作詩一首,其中“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兩句頗為精彩,堪稱“絕句”! 此外,無論是在《清史稿》還是《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一書中,慈禧都是“才女”人設。《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一書由慈禧的內侄曾孫葉赫那拉·根正所著,書中寫到:慈禧所作詩詞,“出筆清新,非同凡響”,其為古文辭,“得大宗氣派”;入宮后,慈禧不僅能滔滔背誦古詩文辭,還能“為曼聲以歌之,每當妙處,輒為擊節稱賞,歷一二小時不止”,在寢宮休息時,慈禧必隨帶能誦詩文的一二名宮監,為她誦讀名家詩詞,“其聲瑯瑯然達戶外”。 果真如此? 密信疑云 就在世人對慈禧的“才女”身份深信不疑時,專家在故宮發現的一封密信顛覆了我們的認知,密信是慈禧發動“辛酉政變”前,親手所書,由其心腹交給恭親王奕䜣。此段歷史在溥儀所著的《我的前半生》中有所記載:奕䜣收到密信后,化妝成薩滿,在行宮見了兩宮皇太后,密定計,旋返京,做部署。 如此看來,此封密信為真,我們不說信中的具體內容,單看其遣詞造句。信中有這么一段:“進成(城)后,在(再)傳旨著恭親王總理贊襄正(政)務,是(當)否,求兄弟著議”。短短二十幾個字,竟然有多處錯別字,而且都是常用字,并不是生僻字,再看字跡,歪歪扭扭,實在丑陋!如此水平的慈禧,當得起“才女”之名嗎! 真相揭曉 當然慈禧寫這封信時才27歲,會不會是她掌權之后發憤圖強,進步神速,以致晚年“才華橫溢”呢?畢竟《清宮遺聞》記載“光緒中葉以后,慈禧忽怡情翰墨,學繪花卉,又學作擘窠大字。” 但這種說法很快被專家給推翻了,專家在故宮博物院找到一本慈禧晚年手抄的經書,單從字跡來看,還算工整,但也僅此而已,若從書法的角度看,還未“登堂入室”!如此看來,慈禧晚年雖有所進步,但遠遠談不上什么“才女”。 自古書畫不分家,慈禧字都寫不好,更不用說畫畫了,她留下的五百多幅畫,極有可能是宮廷畫師所畫,慈禧只是署了個名。 最后我們可得出結論:慈禧識字不假,也會舞文弄墨,但遠遠談不上“精通”,“才女”之名實屬杜撰,不可信! 參考資料:《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 《清宮遺聞》《我的前半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原創北京發現一封“密信”,揭開慈禧真面目,專家:顛覆了傳統認知-愛的理解】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