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歌舞片《歌聲的翅膀》獲專家點贊以藝術形式彰顯新疆之美:兩性共同追求

時間:2023-12-21 20:33:16 作者:兩性共同追求 熱度:兩性共同追求
兩性共同追求描述::音樂歌舞片《歌聲的翅膀》獲專家點贊 以藝術形式彰顯新疆之美 11月1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策劃,天山電影制片廠創作拍攝的音樂歌舞片《歌聲的翅膀》在中國電影家協會召開專家研討會。 影片講述了三個不同民族的年輕人,懷揣音樂夢想,行走天山南北、戈壁草原、鄉村城市,從各民族豐厚的音樂舞蹈資源中和各族群眾火熱的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和素材,最終實現音樂夢想的動人故事。 研討會上,李準、張宏、王一川、康偉、張思濤、竇春起、黃式憲、王人殷、趙葆華、張衛、李春利和高小立等專家認為,影片主旨昂揚,開創性地使用音樂歌舞的藝術形式,將新時代新疆獨特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集中展現,同時全景呈現了新疆五彩斑斕的山川大地、異彩紛呈的民風民情,是一部有理想、有情懷、有擔當的作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張紅介紹說,這部影片有別于新疆以往的電影,它用青春音樂歌舞的方式,表達新疆這些年發生的變化。用歌舞的藝術方式表現新疆之美,從藝術角度來講是非常大膽的探索。在影片創作過程中,天山電影制片廠光劇本就打磨了近兩年時間。同時,影片集合了包括舞蹈界、音樂界、表演界在內的各方力量。 在中國文藝評價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看來,《歌聲的翅膀》一氣呵成,是對新疆自然美、社會美、文化美的新發現。影片主題具有時代性,同時具有文化象征意義——帕米爾高原是“人類的起源”,慕士塔格是“冰山之父”。男主人公江寒找回“初心”,并走上冰山,達到音樂創作的高峰。影片將“初心”與“高峰”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說明“高峰”和“初心”是一致的,把“初心”吃透了,深入生活之后才能登上“高峰”。 近幾年,天山廠連續創作出頗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從《真愛》《錢在路上跑》《夢開始的地方》《塔克拉瑪干的鼓聲》到《遠去的牧歌》《昆侖兄弟》,再到今天的《歌聲的翅膀》,在電影創作領域形成了獨有的“天山廠現象”。李準認為,這些影片在展現新疆美的同時,也顯示出中國的繁榮發展,并逐步走向“大文化”視角,超越了一般的道德判斷和是非判斷。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則認為,這些影片體現了天山電影制片廠對藝術不懈的追求。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王一川認為,《歌聲的翅膀》是對藝術、審美形式的一次政治性建構,是天山廠很有意義、很成功、很有智慧的嘗試。它集結了音樂片、公路片、風光片、愛情片、教育片等多種元素,通過智慧組合的方式,全面展示了新疆的自然風貌、民族團結。 音樂歌舞片在中國目前比較薄弱,《歌聲的翅膀》在這方面進行了重要且有意義的探索。中國影協電影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張思濤說,影片具有原創性,它不是小說改編,也不是舞臺劇改編,就是為了拍一部中國真正的音樂歌舞片而進行創作和構思的。更重要的是,這部影片把歌舞元素與整個故事的敘事比較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電影歌舞形象與文化內涵進行了比較成功的結合,與西方歌舞劇形成了鮮明對比,具有中華民族獨有的特色和魅力。 在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黃式憲看來,《歌聲的翅膀》不僅僅是一部類型片,它在現代文明的演進中體現了中國電影正在攀登一個新的“高峰”。影片拋開了事件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構成了自己內在旋律——“詩魂”。從把“詩魂”提升到現代文明的意義上來看,這是中國電影對于歌舞片的一次重要超越,具有國際意義。電影劇作家、評論家趙葆華則指出,《歌聲的翅膀》是一部“新歌舞片”,將中國電影歌舞片的創作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韓業庭) [ 責編:張倩]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音樂歌舞片《歌聲的翅膀》獲專家點贊以藝術形式彰顯新疆之美-兩性共同追求】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