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有車有700萬,還是對未來沒底”:夫妻生活樂趣

時間:2023-11-27 07:07:01 作者:夫妻生活樂趣 熱度:夫妻生活樂趣
夫妻生活樂趣描述::“有房有車有700萬,還是對未來沒底” 正好35,北京一套房,兩輛車,孩子還沒上學,天津也投資了一套,沒有貸款,存款理財有個700多萬,找工作投了沒有回音,焦慮…… 昨天,一名騰訊前員工的發言,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很多人覺得他在裝逼:汽車都有了,還要啥自行車? 但有人看到:孩子沒上學,失業,700萬似乎確實不夠花。 也有網友吐槽,同病相憐,已入中年,體力不如年輕人,五十的我怎么辦? 評論的大環境,普遍是焦慮的,無論年齡大小。 從小時候開始,無論遇到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都會想著: 等長大了,有錢/有能/有時間……了,就不會焦慮了。 但現實是: 成為大人的我們,去到KTV最愛唱《不想長大》。 越長大,越擅長禿頭。 20歲的你體會不到30歲時會怎樣憂愁40歲的生活。 01 痛并快樂的20歲 20歲的我焦慮嗎? 當然了。 初入社會,月底基本身無分文,遇上雙十一甚至還要欠點花唄; 能力不夠,每次見到辦公室少了一個人,總覺得下一個被優化的就是自己; 頻繁轉行,不知道這份工作是否有前途,未來在哪里; …… 看上去似乎很慘,怎么我才20就比牛還累? 其實并不。 20歲,正是充滿好奇,追求刺激的最佳節點。 所以,和朋友舉杯暢飲就可以是快樂; 通宵打游戲就可以是快樂; 和戀人嘗試新花樣就可以是快樂; …… 金錢、事業的焦慮其實沒有想象的那么多。 20歲的時候,快活>焦慮。 02 焦慮的30歲 30歲的我焦慮嗎? 當然了。 公司來了一個新人,半年就開始升級,年輕人真可怕; 眼看就要月初,房貸車貸一去,兩個人的日子又要緊巴巴; 孩子就要上幼兒園,得好好挑一挑,不能將就; …… 我快樂嗎? 好像說不上。 30歲,小家剛剛蓋好,正要開始遮風擋雨。 酒是不能多喝了,體檢說肝好像有點問題; 游戲很少打了,沒有開黑的人,也沒有開黑的手速;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孩子時不時露出的崇拜的眼神; …… 從一人四季變成三口之家,肩上的擔子沉了許多。 30歲的時候,快活<焦慮。 03 不惑之年的疑惑 40歲的我,還會焦慮嗎? 還是會的。 公司最近似乎在清退高齡員工,我該怎么辦; 年紀大了,學習能力確實大不如前,孩子愛玩的東西已經看不懂了; 身體開始不斷有小毛病,看病好貴,咬咬牙撐過去吧; …… 我快樂嗎? 偶爾會。 終于可以悠閑地在杯里倒上茶,思考人生; 但很快又會想到:職場天花板就在眼前,接下來何去何從? 自我價值怎么實現?擁有足夠的積累和好的方向了嗎? 似乎都沒有,感覺退無可退,進而難進。 養老呢?怎么計劃? …… 從忙里偷閑到有點時間,看淡了很多事,但也焦慮自己正在習慣平淡。 40歲,不惑之年反而更多疑惑。 04 我怎么一直在焦慮 我們似乎一直在“焦慮”這個怪圈里徘徊。 從學業,到事業,到家庭,到人生理想…… 沒有一刻,我們能停止追求“更好”的心。 畢竟,這是一個“努力上進”絕對政治正確的世界。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句口號,自人類文明誕生就一直在喊。 努力是沒有極限的,就像上進心也永無盡頭。 但人是有極限的。 我們往往以為年紀越大,能力越強,錢越多,就越能活得自在。 但我們卻下意識地忽略,隨著收入的增加,花銷也會增加。 當快樂≠煩惱的時候,焦慮就開始敲門。 那些煩惱,全是因為我們身為人的極限,配不上我們的欲望。 只要我跑得夠快,寂寞就追不上我。 醒醒,欲望早就超車了。 想要焦慮的敲門聲停下來,需要踩一踩欲望的剎車踏板。 05 欲望少一點=頭發多一點 幾年前很流行一個名詞:斷舍離。 這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從整理生活雜物中,領悟到的人生哲理。 《斷舍離》剛出版,就成了轟動世界的暢銷書,號稱改變了百萬人的生活習慣。 其實全書只講了一個很簡單的點:活在當下。 放下對過去的執念,放下對未來的不安,關注現在。 什么是“斷舍離”? 斷,是指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舍,是指舍棄家里到處泛濫的破爛兒; 離,是指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間。 我們需要減少對物品的依賴,比起物品,人生的主角應該是自己自身。 書中處處在講如何處理生活中的雜物,哪些要買,哪些要扔,看似與市面上的各種“整理術”書籍沒有太多區別。 但要傳達的理念,并非是把房間弄干凈,而是通過收拾的過程了解并喜歡真實的自己。 一個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夠反應出自我形象,也能代表他的欲望。 我們斷舍離的目的,就是要在取舍之中,明白對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日本的當紅博主佐佐木在學會斷舍離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他的房間堆滿了衣服、零食、書籍、生活垃圾…… 因為太多,常常要用的時候,找不到,所以又去買新的,形成了惡性循環。 女友忍無可忍之下,提出分手。 他一度感覺,這輩子應該也就這樣了。 其實我早已經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了,我只是一直在享受買東西瞬間的滿足。 他的行為,和那個挪用公款近200萬,狂買1000多只口紅等奢侈品的女子一樣,成為了欲望的奴隸。 想通之后,他終于重生了。 所有多余的雜物,都被他咬著牙丟掉,現在用不上的東西,全都不會出現在視線里。 全部清理完時,不要的雜物竟然足足占據半個家的大小。 現在的他一年只靠6套衣服輪流穿,浴室里只有一罐沐浴液,一條毛巾,一個刮胡刀。 每天出門身上只帶手表、錢包、鑰匙和眼鏡。 他說,我要騰出時間留給更有價值的事。 結果顯而易見,一個當紅博主的生活比臟亂差的屌絲,好得不知道有多少倍。 丟掉的雜物=丟掉的欲望。 當我們的身上沒有那么多包袱的時候,自然就不會有那么多焦慮。 不用否認,其實我們很多人其實都和佐佐木一樣,很多物品總想著先買,以后用得上。 碰到好看的,打折的,總是控制不住欲望,買買買。 遇上更好的,當然就更要買。 于是越買越多,越存越多,占據了家里大量的空間,但用到的不到十分之一。 追逐“更好”的欲望,在不知不覺中占據了我們全部的精力。 欲望最終壓垮了生活,焦慮自然無處不在。 看看地上的頭發,像不像花掉的時間和金錢? 廣廈萬間,一次也只能睡一張床,美食無數,一天也只能吃三頓飯。 欲望少一點,頭發就會多一點。 06 要有勇氣做一個平凡的人 百度貼吧里有個“流浪吧”,吧里大多是漂泊四方的年輕人。 今年5月,吧友李海存了五萬塊錢,在鶴崗買了一套房。 問及為何要在鶴崗這么偏僻的地方買房,他說: 人和人的生活不一樣,有人想往一線城市擠,也有很多人覺得無所謂。 世界上總有一些斷舍離的人,能真正正確看待“欲望”。 他們不爭不搶,不追名逐利,只專注于自己喜歡的事情本身,從未求過金錢富貴。 也因此過得自由愉快,從不會在半夜失眠,思考我要怎樣更快更強。 20歲開始,我們了解欲望,往后一邊追逐,一邊焦慮。 但其實我們沒必要急著努力,急著證明什么。 并非所有人都能在20多歲月入十萬,拋棄同齡人; 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喝到最好的進口奶粉,上最好的私立學校; 也并非所有的中年人,都成就了一番事業,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當你走進一個焦慮的人的房間,只會看到雜亂無章,一團糟; 那些欲望不多的人,房間則是整潔清爽,東西擺放井然有序。 后者的房間顯然會讓你心曠神怡,感到舒服。 所以,正視自己作為人的平凡,拋棄自己多余的欲望,才是擺脫焦慮的不二法門。 平凡之路是最難走的,做個平凡人也是很難的。 所以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才會說: 要有勇氣做一個平凡的人。 在看:少點欲望吧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有房有車有700萬,還是對未來沒底”-夫妻生活樂趣】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