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春系列沙龍第78期在敬德書院召開聚焦傳統文化與師德教育:愛愛熱情建議

時間:2023-11-22 07:09:00 作者:愛愛熱情建議 熱度:愛愛熱情建議
愛愛熱情建議描述::教育之春系列沙龍第78期在敬德書院召開 聚焦傳統文化與師德教育 為進一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弘揚師道、涵養師德、鑄就師魂,2019年11月2日,由人民政協報教育在線周刊、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敬德書院和人民政協網承辦,北京市海淀區上地學區管理中心協辦的“教育之春系列沙龍第78期:傳統文化與師德教育”在敬德書院舉行。 本次沙龍由人民政協報教育在線周刊主編賀春蘭主持。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原院長郝振省,中國文聯原副主席張西南,民盟中央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江西師范大學正大研究院院長王東林,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文學系教授包明德等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和北京師范大學徐勇教授、中國孔子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陳曉霞等專家與會分享。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李奕,教育部教師司教師管理與師德建設處副處長朱晨光,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辦公室教育處處長張蘇華與會傾聽和回應。北京市海淀區上地學區在座的老師們也表達了心聲。 本次沙龍旨在深入探討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傳統文化與師德教育,聚焦當下教師的師德建設,明確教師發展導向,弘揚尊師重道的社會風尚。 師德不在未來,而在當下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李奕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李奕指出,作為教師,需要內外兼修,做到“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通過師德修煉,真正地從骨子里滲透出民族情感、國家意識。他強調:要將師德建設滲透到學校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突出德育的時代性,堅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一個生活幸福、充滿了正能量的教師,才能夠把陽光的教育帶給孩子。教育改革發展到今天,我們需要教師用身心去影響學生,用最好的生存狀態給孩子一個引領。崇高的師德有賴于老師和學生共同成長、共同踐行。師德不在未來,而在當下。 在崗位上立德、修德、傳德 教育部教師司教師管理與師德建設處副處長 朱晨光 教育部教師司教師管理與師德建設處副處長朱晨光指出,堅定理想信念要放在師德建設的首位,評價教師隊伍素質,師德師風是第一標準。希望每一位教師能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孜孜以求地嚴格要求自己,不斷修煉提升自己,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立德、修德、傳德。教師要通過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涵養師德,修煉自我,增強內生動力,激發師德自覺。另外,要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理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我們應當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 弘揚師道、涵養師德、鑄就師魂 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敬德書院執行院長 吳穎惠 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敬德書院執行院長吳穎惠在主題闡釋中表示,師德建設是進行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所在,敬德書院自成立以來致力于弘揚師道、涵養師德、鑄造師魂,書院以讀經、會講、研修、學術、游學等五種課程類型,多途徑多方式面向教師群體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訓,不斷加強和提升教師的綜合文化素養,引導教師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師道尊嚴的內涵,倡導“學為人師,行為示范”,引導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融入到教育教學之中。 吳院長強調,敬德書院的基本定位就是成為師德修煉之地,“興國必先強師,強師首重師德”,南宋著名儒者張栻有言“傳道而濟斯民”,這也是敬德書院的基本思想。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既要求學,更要求道。作為海淀師德教育基地,敬德書院積極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切實踐行“四個統一”和“四個引路人”的要求,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習積淀文化底氣、培育儒雅靜氣、涵養浩然正氣、激發探索勇氣,從根本上涵養師德,安頓師心,有效提升廣大中小學教師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底蘊。 敬德書院首創師德教育課程,緊緊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三大領域構建讀經、會講、研修、學術、游學等課程,通過系統課程研習提高教師的內在素養,涵養師德。 吳院長認為,為師者只有在修身立德上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才可以真正感化學生,使之心悅誠服、奉行師教。所以教師的師道、悟道、學道、行道對自身傳道具有重要的價值,這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師道精神。除了師道精神以外,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還蘊含著豐厚的師德精神。師德,不僅是教師職業的基本條件,更是每一位教師應有的職業追求。教師德行的樹立,首先要樹立崇高遠大的教育理想。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教師是崇高、偉大的。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敬業樂教,以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為榮,要視學生為己出,要將育人當作自己平生的一件快事、樂事。 尊其師,方能信其道 人民政協報教育在線周刊主編賀春蘭主持本期沙龍 立德樹人、傳道授業天然地決定了教師行為世范的必要性。本次沙龍的與會委員和專家認為,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公眾對教師的職業素養、師德師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資源和營養提振整個教師隊伍的精氣神,提升師德素養。同時,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不能脫離時代,師德養成不僅僅是教師個人修為的需要,更是貫徹落實社會主義辦學方針的需要。 與會委員和專家同時認為,尊其師,方能信其道。“跪著的教師教不出精神挺立的學生。”倘若師道尊嚴不在,將是整個民族和社會的悲哀。我們要理解老師工作的艱辛,尊重老師的勞動,教育界常說,要以愛育愛,這句話不僅僅適用于老師對學生,也適用于社會對老師,用更多的信任和愛,滋養良好師德。我們要努力從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教育學生,引導家長和社會,創設良好氛圍,以信任和尊重為教師提供支持支撐。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徐勇 離開了學的滋潤和知識的滋養,“致道”和“成人”就會成為空中樓閣。 ——徐勇 北京師范大學徐勇教授在發言中表示,中國社會歷來有重德崇德的風尚,有鼓勵人們積善崇德的傳統,尤其是教師,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師德的重要性。而“學”是師德的一部分,不能將德和學對立起來,不能用德來否定學,尤其是對教師來說更是如此,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沒有好的品德不行,沒有學識更不行。對于一個教師來說,擁有豐厚的學識本身就是一種美德。《論語》有云:“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離開了學的滋潤和知識的滋養,“致道”和“成人”就會成為空中樓閣。我們只有通過學才能夠有效克服行為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才能夠獲得道德行為的勇氣和動力。 中國孔子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陳曉霞 師德養成的最終目標是鑄“浩然正氣”之人格氣質,樹“為萬世開太平”之教育情懷,守“格物致知”之科學精神,持“止于至善”之教育理想。 ——陳曉霞 陳曉霞副院長在發言中強調,立德樹人首在立師德。首先,師德關乎教育資源優化,直接影響教育系統是否能夠健康運作。其次,師德關乎校園文化彰顯,直接影響教育組織的生命力與核心價值取向。第三,師德關乎人才培養質量,直接影響被教育者能否以健全的人格追求自己的夢想。 陳曉霞副院長認為,師德養成的主要方法是將愛人之心外化為德,以有教無類原則立德,以公天下之心樹德,以傳道育人力行成德,以躬行踐履修煉仁德。師德養成的最終目標是鑄“浩然正氣”之人格氣質,樹“為萬世開太平”之教育情懷,守“格物致知”之科學精神,持“止于至善”之教育理想。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原院長 郝振省 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既要重視發揮文史哲中有關立德、立身、立業的優良傳統,也要重視自然科學包括技術方面的傳統文化資源。 ——郝振省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原院長郝振省就傳統文化與師道建設提出了三點看法。他認為,第一,傳統文化與師德教育相互生成、相互推動、相互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眾多關于教育或者關于師德、師品、師風的內容。第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師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師德教育起到潛移默化和長期滋養的作用。第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既要重視發揮文史哲中有關立德、立身、立業的優良傳統,也要重視自然科學包括技術方面的傳統文化資源。要最大限度保障師德、師品的完整性,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能夠與時俱進。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 張西南 師德教育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應該是抓好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師德的靈魂。 ——張西南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張西南認為,師德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傳統,要大力挖掘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師德教育提供有益的營養。師德教育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應該是抓好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師德的靈魂。教師在師德實踐中不僅要有內心自醒和良知感悟,更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把實現個人價值同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三尺講臺,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師德教育應該具有時代精神,用新時代最新理論成果進行引領。 民盟中央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江西師范大學正大研究院院長 王東林 無德不可稱師。師一定是德行完美的,這樣才叫作師。 —— 王東林 師和德本來就是一個必然的統一體,是不可分割的概念。無德不可稱師,師一定是德行完美的,這樣才叫作師。教師工作的真正意義是“以文化人”,關系到人類文明的傳承和發展,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傳道解惑達到以文化人的目的,用文化的形態把人造成器,造成大器。教師要起到模范和表率的作用,把學生塑造成人格健全、德才兼備的人。王東林院長如是說。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文學系教授 包明德 人們應當努力在自身的行為中追求道德,只有道德的行為才能夠給生命以美和尊嚴。 ——包明德 人們應當努力在自身的行為中追求道德,只有道德的行為才能夠給生命以美和尊嚴。作為教師,要具備崇高的責任感和職業的操守,這不僅關乎到師德,也關系到學生人生觀的形成。作為教師,要以美的感召和激勵幫助學生健康地成長。另外,建構新型的師德師風,不僅要有歷史的視角,有世界的視野,還要有現實和未來的維度。總之,我們應該把從古到今、維系至今的師德師風進行張揚。作為教師,更應該有一種風范,“心隨朗月高,志與秋霜潔”。包明德教授如是說。 人民政協報黨組副書記、副總編輯 張寶川 革命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優勢,它給我們民族帶來了凝聚力,塑造了民族的性格。 ——張寶川 為增強文化自信,提高師德素養,新時代的師德建設還應當積極傳承和弘揚中國特有的偉大革命傳統。人民政協報黨組副書記、副總編輯張寶川特別強調,革命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已經成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我們應當繼承和弘揚革命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鑄于黨領導人民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是連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現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紐帶。革命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優勢,它給我們民族帶來了凝聚力,塑造了民族的性格。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辦公室教育處處長 張蘇華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辦公室教育處處長張蘇華針對形成尊師重教社會氛圍問題表示,教師節設立的初衷是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讓全社會都尊師重教。全國政協在每年教師節前都會組織教育界、文化界知名委員深入革命老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慰問教師,向工作在一線的教師表達敬意、送去溫暖,促進了尊師重教良好社會氛圍的形成。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教育之春系列沙龍第78期在敬德書院召開聚焦傳統文化與師德教育-愛愛熱情建議】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