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負利率不應成為中國的貨幣政策選擇:兩性共同心動

時間:2023-11-30 20:07:00 作者:兩性共同心動 熱度:兩性共同心動
兩性共同心動描述::專家解讀:負利率不應成為中國的貨幣政策選擇 【中國白銀網11月05日訊】2019年以來,受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風險加大等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增長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為刺激經濟增長,30多個國家降息或采用相關寬松貨幣政策。名義負利率問題再次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 一、名義負利率的發展現狀 總體來看,2009年8月瑞典央行首次實施名義負利率后,名義負利率開始逐步擴散。目前,名義負利率大致分為三類: 一是金融機構在央行的存款或者準備金名義利率為負。如丹麥央行7天定期存單利率、歐央行存款便利利率、瑞士央行活期存款利率、日本央行第三級存款準備金利率。2019年9月,歐央行引入分層利率體系,將金融機構在歐央行的部分超額準備金利率調至0,免于-0.5%的利率懲罰。 二是存款或貸款的名義利率為負,如瑞典央行存款利率、瑞士活期存款利率。2019年8月,丹麥日德蘭銀行(Jyske Bank)在存款名義利率為零的情況下,又發放了利率為-0.5%的十年期購房貸款,為全球首例名義負利率貸款。 三是金融市場的名義利率為負。貨幣市場方面,瑞士央行將3個月期瑞郎(0.9890, 0.0014, 0.14%)Libor目標利率下限調至-0.25%,此后逐步下調最低至-1.25%。 債券市場方面,日本、德國、法國、瑞典、瑞士、丹麥、荷蘭、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等國的長期國債收益率為負。尤其是德國,目前其1、2、3、5、7、10、15年期國債收益率均為負,并且在2019年8月發行了30年期票面利率為零的國債,這在全球范圍內是首次。據有關研究統計,目前全球名義負利率債券約占全球債券總規模的三分之一。 二、名義負利率的發展趨勢 名義負利率自2009年8月出現至今,全球有歐元(1.1121, -0.0005, -0.04%)區、日本、瑞典、瑞士、丹麥5家央行采用。 實施名義負利率的央行對名義負利率具有較強的依賴性。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實施名義負利率的國家或地區通貨膨脹、經濟增長水平都比較低,名義負利率實施得越久,債務的規模和風險就越大,經濟脆弱性就越強,越難以實施緊縮型貨幣政策(清和,2019),進而不得不繼續實施名義負利率。 短期來看,名義負利率在各國央行快速蔓延的可能性較小。目前實施名義負利率的均為發達國家或地區,發展中國家并沒有實施名義負利率的先例。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發展中國家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資本相對短缺,實施名義負利率將導致更多的資本需求,容易導致過度投資并引發泡沫;另一方面,實施名義負利率將導致本幣面臨貶值壓力,發展中國家實施名義負利率后本幣更易于貶值也不利于吸引國際資本流入。 長期來看,名義負利率進一步擴散的可能性不能排除。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范圍內利率總體呈現下降趨勢,背后是人口老齡化拉低經濟增長和利率水平。人口老齡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長期大趨勢。這意味著長期看,名義負利率有可能擴散至其他國家或地區。 另外,名義負利率更多地適用于金融機構,而難以適用于個人。金融機構面對名義負利率仍然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獲得收入,也可以在資產負債業務之間賺取利差。如果對個人定期存款采用名義負利率,甚至名義負利率帶來的成本超過保存現金的成本,則金融機構操作難度更大,也更難以為個人客戶所接受。 正是以上原因,實施名義負利率國家或地區,批發市場資金利率下降較快,零售市場利率下降較慢,銀行業金融機構更多依賴批發市場的資金,但批發市場資金波動性較高,從而面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壓力(彭文生,2017)。 三、名義負利率的實施效果 從理論上看,名義負利率可以鼓勵居民減少儲蓄擴大消費,激勵企業和居民提升風險偏好增加投資,推動金融機構減少準備金儲備增加貸款發放,引發本幣貶值改善本國貿易條件以擴大出口,通過擴大總需求的方式起到刺激經濟增長的作用。 但同時也要認識到,名義負利率會降低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盈利,讓居民更多地持有現金,扭曲宏觀經濟結構,有利于房地產、耐用消費品等,刺激投資主體進行股票等高風險投資形成資產價格泡沫,最終引發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明明,2017)。就實施名義負利率的央行來看,本國或地區基本都呈現出宏觀經濟、消費、投資增速較低,失業率較高等共同特征。 從實施名義負利率后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看,總體來看,短期內宏觀經濟增長有所起色,而長期中宏觀經濟仍向著既定的方向發展。 首先,實施名義負利率后短期內以不變價衡量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速有所提高。其次,長期中宏觀經濟仍然沿著既定的方向發展。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實施名義負利率的國家或地區在GDP、投資、消費短期獲得提振高增長后,同比增速又逐步下降并且在個別國家下降較為明顯;另一方面,實施名義負利率后仍然呈下降趨勢。再次,實施名義負利率后各國的國際收支呈現不同的變化。 之所以短期內可以提振經濟,而長期效果不明顯,其原因主要可以從長期經濟增長決定因素和短期逆周期經濟調控政策兩方面來考慮。 從長期經濟增長看,決定因素是勞動、資本和技術。實施名義負利率的5個國家或地區作為發達經濟體資本相對充裕,但均已進入深度人口老齡化階段,勞動力成本較高,決定了經濟進一步增長更多需要技術創新來實現。另外,長期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都是非貨幣因素,貨幣政策在長期是中性的,只影響物價卻并不能有效決定資源配置效率或者影響經濟增長,通過實施名義負利率來推動長期經濟增長的目標自然難以有效實現。 從逆周期調節政策來看,一方面,貨幣政策本身具有非對稱性。在宏觀經濟處于上升周期時,貨幣政策對抑制通貨膨脹的效果更加明顯,在宏觀經濟本身處于下行周期時,受流動性陷阱以及央行只能控制貨幣供給量而無法有效控制貨幣需求量等因素影響,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刺激作用并不明顯(明明,2017)。 另一方面,逆周期調節政策需要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各項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當前經濟增長更多地表現為結構性問題,需要財政政策配合。就實施名義負利率的國家或地區看,歐元區、日本財政政策可調節空間都較小,單獨依靠貨幣政策進行逆周期調節的成效不彰。另外,商業性金融機構為了保障自身的息差收入,也不會過多壓降資產端的利率水平,不利于名義負利率政策效果的有效發揮。 四、我國貨幣政策的選擇 目前全球宏觀經濟金融環境正在加大各國貨幣政策實施難度,貨幣政策自身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全球多個國家通過降息等方式實施寬松貨幣政策的大背景下,名義負利率的國際溢出效應,直接對我國的貨幣政策選擇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即便如此,名義負利率也不應該作為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選擇。 從長期看,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需改革完善貨幣政策調控機制。 首先,要強化對中短端利率的調控。堅持貨幣政策調控方式從數量型為主向價格型為主的改革方向,明確政策目標利率,構建好利率走廊尤其是選擇好利率走廊的上下限。其次,應全面關注流動性。再次,需做好雙支柱調控框架建設。此外,還需深入推進金融擴大開放,引導直接融資健康快速發展。 從短期看,需瞄準經濟下行壓力強化逆周期調控,優化貨幣政策操作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一是堅持以我為主,妥善應對國內外宏觀經濟金融的挑戰。目前我國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投資、消費、凈出口等宏觀經濟指標短期內都處在低位,有降低利率采用寬松貨幣政策的必要。但也要看到,國內CPI面臨較大的上行壓力,利率水平在發展中國家處于相對低位,這些因素決定了短期內不適宜降息,仍然要繼續采用穩健的貨幣政策。二是完善貨幣政策傳導。對此,人民銀行已經對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進行了改革,后續需要結合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調整,引導商業銀行提高定價水平等,暢通政策利率向市場利率的傳導,以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三是,維持合適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文章來源: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專家解讀:負利率不應成為中國的貨幣政策選擇-兩性共同心動】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