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雨水花園”改造計劃,荒地變身休閑廣場:信任與忠誠

時間:2023-11-23 06:48:47 作者:信任與忠誠 熱度:信任與忠誠
信任與忠誠描述::北京大學“雨水花園”改造計劃,荒地變身休閑廣場 北京大學學生公寓30號樓前原是一片雜草荒蕪的空地,一到雨天,內澇嚴重,蹚水濕鞋是常事。經學生社團營建社規劃、設計后,建造成的“雨水花園”,已成為校園里的“網紅打卡地”,10月22日,營建社在雨水花園組織落成儀式時。 11月4日北京大學團委回復新京報記者表示,“雨水花園”設計階段,校團委指導學生社團進行了充分的意見征集和調研,共計開展4輪,2000余人次參與,通過吸納意見凝聚共識,爭取到了同學們的支持和認可。 雨水花園開工一個月,張浩(左)和卓康夫基本上每天都會來盯著,和施工工人對細節進行打磨。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比寫論文難多了” 10月22日,營建社在雨水花園組織落成儀式時,吸引了包括學校副校長王仰麟在內的多位領導參加。 雨水花園從籌備到建成只用了一年多時間。作為學校營建社社長的張浩,是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研二在讀學生,也是雨水花園建設的主要參與者。過去一年的經歷,張浩對北大也有了全新的認識,“沒想到學校會這么支持。中間需要與房地產管理部、總務部和校團委等部門溝通,但我們得到非常多的幫助,一切都很順利。” 張浩在2018年入學后即加入營建社,那時候就聽師哥師姐提起雨水花園的計劃,“因為30號樓前是一片洼地,一到下雨天雨水集聚排水不暢,樓頂上的水也順管道排到路上加劇了內澇,同學們來來往往不方便,戲稱‘燕園’變‘淹園’。”正因“不方便”,營造社成員有了將其改變的想法。 8月21日,雨水花園項目正式開工,張浩在北京大學公寓30號樓下等來施工隊后,一整天都沒離開。這也是他24歲生日得到的最好的禮物。 此后一個月,他們每天都在現場,一方面了解建設的進度,一方面也方便與建筑工人隨時溝通,“施工的時候發現,我們此前有不少設想是難實現的,工人有非常多經驗和技巧,反過來能給我們更改設計很多實用的指導。” 比如,為一個雨水導流槽契合不嚴的問題,卓康夫和工人爭論很久,工人建議換一種材料,而卓康夫覺得把金屬切割的嚴絲合縫就可以解決問題。類似的情況很多,張浩和卓康夫都是第一次正面接觸工地上的事,“比寫論文難多了。” 9月底,主體施工完成后,張浩帶著營建社的小伙伴們動手種上綠植,拆除了此前工地圍擋,雨水花園基本成型。 10月4日北京的一場秋雨,雖雨量不大但足夠讓營建社所有小伙伴興奮起來,營建社另外一位骨干張坤一早就跑到雨水花園,看見下沉綠地流水潺潺。她興奮壞了,立馬拍視頻發到群里。此時,在張浩手機上,14個感知溫度、濕度、土壤含水量、儲水罐水位、光照度等指標的傳感器也在穩定工作著,記錄著雨水的到來時的實時變化,“成了!就是這樣。” 根據他們的設計方案,雨后屋頂積水會通過引流收集到下沉綠地中暫存,一部分經過滲透補充地下水,另外一部分則進入儲水罐,通過太陽能水泵供噴泉使用,同時澆灌植物。這樣,屋頂雨水被截斷不再直接流到路面,以往泥濘的路面也就不會再出現。 張浩(左)和卓康夫基本上每天都會來盯著,和施工工人對細節進行打磨。他們發現這事兒“比寫論文可難多了”。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社團多次改造校內公共區域 成立于2016年的北京大學營造社是學校里的年輕社團。發起人是當時在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讀研的黃彬凌。現在談起成立社團的事,黃彬凌仍然覺得是水到渠成。 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位于燕園未名湖畔的紅四樓,四周樹木繁茂,古樸靜謐,但樓北側一處空地荒蕪雜亂,了無生機。“太浪費了,”黃彬凌閃過要去改造的念頭。他約了幾個同學,除雜草,開荒地,從工地上拉回些被棄的碎石,再從生活區撿來些擺件,沒花一分錢,燕園就多了一個生機勃勃的花園。 面積雖然不大,卻被學生們視作 “心頭好”。北京大學官方微博發布其照片和位置后,小花園立即上了校園熱搜。這讓黃彬凌感到意外,同時也滿心歡喜。現在,坐在位于國貿一座寫字樓的辦公室里,黃彬凌對當時小花園的改造仍記憶猶新。 小花園被廣泛熟知后,學校萬柳公寓負責人找到他,希望讓他們去設計改造公寓樓內的一處公共空間,打造一個“客廳”。校長辦公室也發來邀請,希望他們對貝公樓二層北側的空間進行改造。 這樣,黃彬凌身邊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也越來越多,在大家共同努力下,2016年底,營造社通過學校審批成為一個正式的學生社團。2018年碩士畢業后,他把動手改造校園做成了自己的創業項目,在中小學生根發芽。 雨水花園建成后,雨水收集再利用的原理被做成圖示立在水系邊。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攝 荒地變身休閑場地 到張浩接手社團時,社團已經完成了幾次小有名氣的校園改造:二教“樹下空間”粉筆涂鴉墻、國關圖書館玻璃房、萬柳公寓、中關園食堂、二教地下極客實驗室門廳等。改造的項目大多是同學們日常生活中的“不適感”區域,在廣泛征集民意和利用專業知識設計規劃后,讓同學們的校園生活更加舒適。 相較之前的項目,雨水花園涉及的區域更廣,難度和工程量也更大。“把過去大家想繞道走的荒地變成都喜歡來的休閑場地,核心思路是把困擾人的雨水變廢為寶。”主要設計成員之一卓康夫說。 因為雨水花園位于30號樓樓下,最直接影響的將是在30號樓居住的女生,“花園內應該設計座椅還是長凳?有沒有必要增加一個涼亭?女孩子們還希望有哪些設施?”設計之初,卓康夫在30號樓門廳設置了展板,來征集大家的意見。 果然,30號樓的女生們想的和卓康夫并不一樣,她們并不希望樓下有過多人的空間,因為那會干擾到宿舍的安靜;她們也并不希望有涼亭,反倒是一個俏皮的秋千更招人喜歡,“設計方案反復修改了有十幾次”,卓康夫從展板對話中逐漸了解到女孩們的心思。 11月4日北京大學團委回復新京報記者表示,“雨水花園”項目是在校團委的發展基金支持下進行的,造價16萬元,是該基金的單筆最高資助。設計階段,校團委指導學生社團進行了充分的意見征集和調研,共計開展4輪,2000余人次參與,通過吸納意見凝聚共識,爭取到了同學們的支持和認可。建設期間,校團委與總務、基建等部門通力合作,為工程建設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雨量巨大時還有另外一套對應方案,”張浩說,雨水花園隨時等著更大雨水的檢驗。 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校對 何燕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北京大學“雨水花園”改造計劃,荒地變身休閑廣場-信任與忠誠】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