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人城”到“人城產”成都新都的公園城市經驗錄:兩性共同學習

時間:2023-11-27 17:06:55 作者:兩性共同學習 熱度:兩性共同學習
兩性共同學習描述::“產人城”到“人城產” 成都新都的公園城市經驗錄 每經編輯:劉艷美 成都市新都區漫花莊園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架天平,不斷在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尋找著平衡點。 地少人多的新加坡,就在自然與繁華的不斷博弈中,成為了公認的“花園城市”。在中國,群山環繞的“天府之國”中,成都正努力建設“公園城市”。 日前,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蓉舉行,成都也亮出了公園城市建設“成績單”:造林5.7萬畝,今年以來建成綠道3144公里,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 “從詞義上來說,‘公園’比‘花園’多了公共空間的功能。”這是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宜居城市中心專家、中新天津生態城首任副總裁林振聰對“公園城市”的解讀。 成都的中心城區新都區,則在實踐中對這種“公共性”進行了精準詮釋。 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公園城市”體現的不僅是新都對看得見的空間綠化的重視,更是其城市發展理念的升級——是對人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視,亦是城市從“產人城”到“人城產”發展順位的轉變。 讓城市更有“溫度” “公園城市是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要求城市發展從追求生產價值轉向生活價值,從經濟導向轉向人本導向,最終要實現人城境業和諧統一。”新都區正是按照這一理念,不斷優化城市。 在新都城區的黃金商業地段,一條毗河穿城而過。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毗河岸邊的泥巴沱,就是新都人記憶中未命名的“森林公園”。 之后,毗河兩岸大批高檔居民區迅速聚集、高樓拔地而起。同時,新都新增了植被栽種,提升了景觀品質,使這里成為真正的“公園”。當地人很慶幸,雖然城市日益繁榮,公園的“公共開放”氛圍卻沒有丟失,“兒時在河邊野餐搬螃蟹的記憶,在今天還能重現”。 新都的方法,并不像一些城市那樣,用高高的護河堤將河流與人隔絕。相反,新都在毗河兩岸,用170公里綠道,將周圍的泥巴沱森林公園、毗河白鷺灣濕地公園等串聯,讓市民有更多路徑“融入”。 新都桂湖公園 去年,總長約10公里的毗河綠道·音樂文創公園,和泥巴沱城市森林公園相繼初步建成開放。更重要的是,在建設過程中,新都尤為強調公園“自然”的本質。相較于許多新建公園“只見綠不乘涼”,新都的泥巴沱公園順勢而為,建設時就有意識保留了大量參天大樹和長生植被。 得益于此,城市和自然真正地融為了一體。像一般的城市公園一樣,毗河兩岸的綠道和公園,每天都有大量居民來散步或鍛煉。對于熱愛晨練的黃朝暉而言,在繁華城市中間能夠有這樣一處“純自然”公園,也成為了他選擇這里定居的最重要原因。 和一般的城市公園不一樣的,是這里更像“坐落于市中心的鄉野之地”,更自然更少拘束:除了跑步鍛煉,人們還可以在這里露營、放河燈、搬螃蟹、放風箏等。居住在新都毗河岸邊的趙麗說:“現在每到周末放晴時,河邊便成了帳篷和野餐墊的世界,許多家庭都會來郊游,綠道和公園到處充斥著孩子的笑聲。” 據了解,新都正在建設的3000多畝泥巴沱森林公園,目前一期已經建成開放;年內,當地還將啟動占地近900畝的白鶴島生態濕地公園。 實際上,新都的毗河綠道,正是《成都市綠道體系總體規劃》市域綠道體系的一部分。一年以來,成都規劃總長1.69萬公里的市域三級綠道體系,目前已建成2607公里。 整個成都,綠道正串連起“相當于10個巴黎”的綠化設施。這些“小而美”的城市綠地和公園,正如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總規劃師、規劃院院長閔希瑩所說,“讓城市更有‘溫度’”。 新都毗河綠道 公園里的“產業新城” “公共性”并不是“公園城市”的全部內涵。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所說: 公園城市不應該是“公園”和“城市”的簡單疊加,而應是“公園城市”四個字的含義總和。 在他看來,“公園”的“公”代表了公共性,“城市”的“市”對應的則是產業經濟活動——“‘能不能生產’才是這個城市有生命力的部分,沒有充滿活力的創新就不是‘市’”。 新加坡就將“花園城市”作為殺手锏,吸引世界范圍內有競爭力的人才和企業,來刺激經濟增長。 正如新加坡一樣,閔希瑩指出,只有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才能吸引更多的企業和人才入駐,才能為城市創造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核心競爭優勢。 新都也很早就認識到這一點——按照“建設公園城市、體現生態價值、傳承天府文化、發展綠色經濟”思路,用公園形態重構產業和生活空間,高位推進生態修復和生態價值轉化,推動生態場景與消費場景、人文場景、生活場景滲透疊加。 同屬成都市域綠道體系的錦城綠道,從沸騰小鎮的火鍋莊園中貫穿而過。各式火鍋散布其間:在樹屋上吃火鍋、在船上吃火鍋、坐在湖邊吃火鍋……自然與飲食的魅力碰撞融合,天府文化在此沸騰。 沸騰小鎮夜景 在打造天府沸騰小鎮核心區的過程中,新都就充分保留了原有大樹,新增了綠化,并按景區要求來設計景觀。一個具有濃郁川西特色的生態場景隨之誕生,截至去年年底,沸騰小鎮僅其中一家莊園的接待量,就達到日均4000人次。 事實上,沸騰小鎮并非個例。早在2018年1月,在《新都區四級規劃體系成果》的新城區相關規劃中,“特色新鎮”一詞就多次出現。之后,包括沸騰小鎮在內的多個特色小鎮相繼建成。 未來,新都的目標是:塑造大尺度的公園城市形態,通過布局建設一批國際化社區、特色商業街區和高端生活性服務業,構建城北商業中心、生活中心、消費中心,讓市民不出新都就能享受都市里的田園生活、田園中的城市品質。 過去,許多城市在推進城市和區域發展中,所遵循的邏輯都是“產城人”,產業位于第一位,以產興城、以產聚人。如今,新都在建設“公園城市”的過程中,發展思路向“人城產”的邏輯轉變趨勢正日益明顯。 這其實也正是“公園城市”理念提出一年有余,成都初步形成的三條發展思路之一。 正如吳志強所說,人城產的順序之變,意味著要努力打造一個能夠留得住人的產業新城。畢竟,“有人聚集,才是我們所說的真正的公園城市”。 文/黃名揚 本組圖片均由新都區委宣傳部提供 每日經濟新聞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產人城”到“人城產”成都新都的公園城市經驗錄-兩性共同學習】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