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東:下半生只做一件事:兩性共同成熟

時間:2023-12-10 09:34:02 作者:兩性共同成熟 熱度:兩性共同成熟
兩性共同成熟描述::任曉東:下半生只做一件事 來源: 赤子雜志10月刊 本刊記者 蘇允杰 “現實的市場經濟,每個人心頭都有一堆蓬松易燃的干柴,利益的欲望總會迅速點燃起一番熊熊的事業,善人做事業,惡人做惡業,各有結果。因緣漸成,半百之年,卻沉淀在國學教育領域,我愿意把下半生奉獻于此,可以沒有轟轟烈烈,但求無愧于心。” ----- 任曉東語 采訪任曉東在包頭市九原區的天龍生態園的私塾,他穿著紅色的花襯衫,碧藍的 牛仔褲,黑亮的 休閑皮鞋,與茶室的古色古香,和墻上懸掛的純墨的宋唐名畫反差很 大,“喝紅茶還是 普洱。”做工考究的紫砂壺,名貴的香茶,“做公益時,一身衣服就穿一年。常年茹素,也不愛應酬,整個人身心封閉。”任曉東優雅地擺弄著茶具,微笑著解釋,“如今是做企業,要養活員工,要運轉的費用,要實現夢想,要盈利,就必須賺錢。” 對面而坐的任曉東,祖籍黑龍江,生在內蒙古,有著東北人的耿直和西北的憨厚。 利字當頭 沉浮商海 任曉東這樣形容的讀書生涯,“小學,初中,讀到高中,突然包鋼四中改成兩年的職業高中,稀里糊涂就畢業了。” 懵懵懂懂走出學校門,有種莫名的渺茫,奔赴社會,竟然有種勇士上戰場的興奮。第一個打工的戰場是包鋼房產處的維修隊,其實,就是伺候瓦工的和泥巴的無名小工,其經歷苦累交加,畢竟血氣方剛的毛頭小伙,渾身力氣終于有了出處,裝卸水泥,上手就是兩袋,耍起來可以健步如飛,那真叫一個灑爽,依然感覺津津有味。 八十年代的包頭,包鋼家屬區遍地是平房,用的是 室外旱廁所。有一次拆蓋的工程,至今讓任曉東終生難忘,整個掏大糞的經歷,奇臭無比,十多人熱火朝天汗流浹背,就連流淌的汗水也散發著大 糞的味道,那真是刺鼻難耐。“一瞬間,刻骨地體會到底層勞動者的卑微,一定要改變自己,堅決要改變生活。” 命運的轉折來緣于父親,他是 抗美援朝的老革命,支援包鋼建設來到包頭,當時是位不小的一個領導。可惜沒有躲過文革浩劫,批斗游行,勞動改造,待到平反落實政策,正好趕上任曉東職高畢業,最后一批全民合同工接班,他被安排到包鋼軌梁廠,搖身變成了讓人羨慕的國家正式工人。 父親的殷切希望他向組織靠攏,將來像自己一樣榮升個一官半職,任曉東的叛逆性格,徹底讓父親失望。由于國營軌梁廠的那種工作,節湊慢,多數人都在混飯吃,“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這種活法,仿佛是在浪費我的生命,滅了年輕人火熱的 激情。只堅持了一年半的時間,就毅然停薪留職,義無反顧的下海經商。”任曉東淡然地敘述著自己的商海江湖。 先是承攬了一些裝修工程,兩年的東奔西跑,活干了許多,就是工程款難以回攏,結果賠的一塌糊涂。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接著去北京的香河販賣家具,販了幾次,銷路不暢,隨后與人合伙制作沙發銷售,由于經營思路不同又撤股退出。 任曉東頭腦活泛,利字當先,在商海盡情暢游。一位廣州的親戚,來包頭考察衛生潔具市場,讓他似乎真正看到了商機,開始為親戚打工,后來另起爐灶,生意變得順水順風,像星星點火,一家,兩家,直到市三區發展了六七家店,只賺的任曉東盆滿缽盈心花弄放。 任曉東是位善于思考,上進心非同一般的志氣青年,先創業再成家,包括生孩子也特別晚。包鋼軌梁廠的工作沒有什么收獲,但是,他在工作期間卻收獲了愛情。對象是工友家的女兒,相識在去她家的偶然一次聚會,三年后走入婚姻的殿堂。 痛失愛子 專注公益 上天仿佛與任曉東開了玩笑,賜予財富的同時,也會分配給了他悲傷。“就是因為妻子懷孕期間,兩個人由于生活的瑣事生氣,給孕期成長的孩子造成了傷害。所以,孩子出生后身體就一直不好,小時候抽過幾次風,八歲上學后,病發更加頻繁,說是癲癇其實是心臟病,2008年,兒子辰辰突然醫治無效離開了我們。”歲月無痕,許多年過去,聊到這段往事,任曉東眼睛里仍然閃現著淚花。 兒子辰辰的離去對他們這個家庭打擊特別沉重,任曉東把兒子的骨灰撒進了呼白河,當年奧運會的皮劃艇賽場就在這里。任曉東的魂就像丟了一樣,關了生意買賣,開始回單位刷臉上班,親戚介紹說可以給孩子超度,他就非常虔誠去青山念佛堂,一周一次,下了班就去廟里了,超度完就幫助廟里的大殿建設,接連幾個月。 青山念佛堂的大殿也完工了,兒子的超度次數也結束了。有著同樣失獨經歷的的范住持開始挽留任曉東,她特別關注尤其喜歡這位被悲傷糾纏的后生,對他真誠的說:“你單位不忙,就來這里管理書籍光盤吧。”盛情難卻,任曉東接受這項業余的工作,邊管理邊學習,2012年的時候,一邊上班,一邊去學習《弟子規》課程,從心底里酷愛上中華傳統文化,也倍感珍惜這樣的機會。 “回首往事,感慨萬千。過去拼命賺錢,賺了錢就去揮霍,沒錢了再去拼。真的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通過學習,有了信仰,有了懺悔,明白了孝悌,真的開始愛家愛國,真的感恩祖宗先賢們的智慧。人生,也可以除了利己之外,還可以利他人,并且從中可以收獲意想不到的幸福快樂。”任曉東面對記者如是說。 期間,全國各種傳統文化論壇如雨后春筍,一次,北京舉辦公益論壇,任曉東受益匪淺,回包頭就去市里主管部門,激動地給人家宣傳國學,大家都覺得很好,只是無從下手,這些并沒有澆滅他對傳統文化的熱情。于是,他自費買了投影設備,自己到社區街坊去放映。 功夫不負有心人,整個夏天,傳統文化的放映行動影響了許多人。內蒙古呼和浩特第一次“弘揚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的大型公益論壇誠邀任曉東,他榮耀的負責整個活動接待工作。任曉東向來勤奮善學,短短的一年時間,他在傳統文化傳播、教育的方面,在方式方法領域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并且,在此活動中結緣山東青島明珠國學專修學校的候校長,接著,2O12年,他帶領何老師,劉老師,王老師,先后去青島明珠囯學專修學校進行封閉式師資培訓了45天,全國各地不同城市的老師還有各大企業的老板,近80人,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洗禮。 任曉東在此次師資培訓中擔任班長,從朝至暮,拉鈴起床,熄燈就寢,任勞任怨的踏實付出,課余時間放下身價在學校方圓幾十米的馬路上揀垃圾,去田間地頭刨地瓜,結業時,同學們揮淚告別轉變其人生的母校。 在包頭青山區辦起了周末公益國學班,開始傳統文化傳播之旅,每周日上午帶領孩子讀國學經典,孩子們的效果非常好,沒有難易之分。沒有白話文與文言文的區別,自己轉身成位一名合格的國學老師。但是,公益影響業余的群體,大家都有工作家庭,漸漸的,一些生活工作上的瑣事減弱了學習的出勤率。但是,無論班上人多人少,任曉東仍然堅持風雨無阻,每周六日按時開班上課。 “歡迎各位老師的到來,見到你們很高興,昨天是星期六,大家都沒有來,我自己面對全班的桌椅盡情地講了一節課,今天大家都不約而同感召而來,我非常高興,感恩大家。”任曉東有次用這樣的開場白講課,“我們要把這班辦好,準備培養一批種子老師,希望大家共同學習,敢于擔當傳承,勇于推廣,積極報名,” 任曉東那份真誠感動著每一位學習者,包頭鋼院的一位教授聽了他的課后,對其評價頗高:“任老師站在臺上是用‘心’講課,而我們專業的教授卻是用‘嘴巴’講課,佩服佩服!”《中庸》曰: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傾情私塾 在明明德 任曉東心中這堆傳統文化教育干柴被點燃了,并且愈燃愈烈。一年以后,每天二十多人的聽眾,家長帶領著孩子,花朵般笑臉的孩子,仿佛撫慰了任曉東受傷的心靈,他喜歡孩子,樂意孩子們稱呼他“任爸爸”。時間長了,他感悟到不能總想著自己家的孩子,要讓社會上更多的孩子接受經典文化教育,懂禮懂事。 后來,昆都侖區萬龍地產獻愛心免費提供課堂,為他的公益班錦上添花,成人的“家長課堂”, 寒暑假的“兒童夏令營”, 任曉東的傳統文化教育辦的如火如荼。有許多人建議辦長期班,特別是孩子家長,已經不滿足“短期培訓”,大家都希望自家的孩子長期接受經典文化的熏陶,于是,他們開始側重孩子的私塾辦學。接著是稀土開發區的稅務小區,一百八十多平米的規模,烏審道六百多平米的規模,龍江道,天龍生態園,他的私塾連續搬了三次家,投資了所有的富裕家當。 7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大學》、《論語》、《中庸》、《易經》經典教育,是中華文化的源頭;開發人性的工程。任曉東每天聽著孩子們瑯瑯地讀書聲,品味享受著啟發人性的教育的幸福。 有位呂宣睿小朋友,膽小沒自信,不敢上幼兒園,國學班的第一天,老師帶小朋友們讀《大學》時,他先是小聲讀,幾遍后他就聲音越來越響亮,老師又讓他起立帶讀,非常自信,而且臉上洋溢著美美的笑容,從那后,他都等不到周日,每天問媽媽還有幾天是星期日,我要去讀經。 才恩吉雅小朋友,3歲來到學堂,是家里的小公主,帶著幾分刁蠻,上課時老師帶她讀書,她還頭一扭,還對老師不時地翻白眼。從小寵愛有加,自己想要的東西,不給買,就在商場滿地打滾,有種包頭飛機場超市才有的一種巧克力,想吃,晚上九點了,爺爺也要讓爸爸開車去買。通過讀經典,3周后,改掉刁蠻的壞習慣,圓滿了媽媽那份“真愛"。 生病了,誰照顧我們?媽媽。 過生日啦,誰給我們買蛋糕?媽媽。 上學堂啦,誰開車送我們?媽媽。 我們的衣服誰給洗……, 家里的飯誰給做……, 那我們要不要感謝媽媽,小朋友們都爭著回答一一要,要,要,怎么感謝呢? 小朋友互相看看,那老師教給大家一個最高尚禮節最文明的一句話,送給媽媽做最好的禮物。 禮節: 媽媽今天下午來接我們回家時,見到媽媽行鞠躬禮。 一句話: 媽媽好,媽媽辛苦啦,和媽媽擁抱。之后高高興興回家。 回到家: 還要高高興興主動和爺爺奶奶打招呼,行鞠躬禮,說: 爺爺奶奶好,我們放學啦! 任曉東告訴記者:“公益國學班期間,好多家長都看到孩子們受益很大,從讀書,到文明禮貌,到識字表達,令所有家長都十分滿意,在孩子們身上,他們看到中華文化的核心,加之以經典的熏陶,禮儀之邦,與文明的國度。” 從而讓這些年輕的父母們也更加熱愛祖國進一步學習中國經典文化。于是,在大多家長的鼓勵與期待中,我們的全日制國學班,走讀兼住宿日進完善,當時,最小住宿生2.6歲,傾注了老師們全身心的愛,但這不單單是一種愛,他更是一種責任,是中華教育的傳承,是孩子一生教育的規劃。 時光匆匆,腳步盈盈,一轉眼,學典明德教育已走過了七個年頭。為很多分家庭送去了中華經典教育,也開啟了孩子們的經典誦讀,之所謂取法乎上,孩子沒有難易,2014年,任曉東帶明德全體師生家長66人,6月的一個星期6,坐火車是6號車廂,一個不約而同的數字(6)開啟了“國學之旅”,一路上我們歡歌笑語,車廂里,我們的孩子文明禮貌,與列車長和檢票員阿姨分享他們的好吃的,整個車廂充滿著濃濃的幸福與喜悅。我們國學之旅的目標是 孔陵,孔府,孔廟,尼山,及登泰山。 還記得,去祭拜孔夫子時,任曉東手捧鮮花及素果攜全體老師及家長跪拜夫子時,我們的小朋友隨即也是全體下跪,按奈呼吸,無以言。當時的場面莊嚴肅穆。此時,我由衷地想起一一蒙以養正,知書尚禮。 德不孤,必有鄰。當登泰山時,有一位叫武子超的小朋友隨口問我 :老師,《論語》里,有一句經典說,季氏旅于泰山,我們現在也是旅于泰山,啊,孩子們即景生情,經文與環境相結合,自性地流露,經典的種子已發芽。 有時,孩子們恰恰是我們的老師,學典明德已走過七年頭,曾經我們共同學習過的同學們都問我,你是怎么堅持到現在的,任曉東不加思索地告訴他們,就是“信念"在堅持,其實,在這幾年中,我對“貴在堅持,持之以恒"也更是在深深地品味著。 “記者查詢了一下,內蒙古,包括我國西北地區,竟然沒有特別知名的私塾。我已經沒有必要要孩子了,現在有這么多我喜歡的孩子,我要在有生之年,在內蒙古辦一所有模有樣的私塾,然后交國家,貢獻給社會。”任曉東感慨的告訴記者,并且,他這么多年一直在這條路上努力著,他以私塾為家,每天簇擁在孩子們中間,享受著天倫般的幸福,堅守著他的私塾。 心中有夢,腳底有勁。任曉東為了打造傳統文化學校,日夜操勞,結交社會名流,結識富商貴胄,要讓私塾變公,不久的將來,內蒙古,包括我國西北地區,在這個空白處,會冉冉升起一家“孔子學院”般的傳統文化學校。 責編:楠楠(電話:010—654200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任曉東:下半生只做一件事-兩性共同成熟】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