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劉兆輝:農業變革需要科技支撐:兩性共同互助

時間:2023-11-26 11:06:55 作者:兩性共同互助 熱度:兩性共同互助
兩性共同互助描述::專訪劉兆輝:農業變革需要科技支撐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 論文寫在大地上】 劉兆輝,二級研究員,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農業部黃淮海平原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小麥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泰山學者崗位特聘專家、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濟南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農業部防災減災專家組成員。長期從事植物營養與肥料、土壤改良與培肥、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方面的研究。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新型環保復混肥和有機肥的制備與應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山東省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37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 “遠看是要飯的,近看是掏炭的,仔細一看是農科院的。”在農科院系統里,一直流傳著這么一句自嘲的話,道盡了農業科研工作的艱苦與辛酸。 “看似笑話,其實是真的。吃苦是農業科研工作最大的特點,不怕吃苦就是農業科研人員最大的精神。”在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兆輝看來,科技發展對農業的貢獻毋庸置疑,但農業歸根結底是一門試驗性的科學,田間經驗與判斷仍然最要緊,這就離不了腳踏實地的科研態度和不怕吃苦的鉆研精神。 “吃”農業科研的“苦”不算啥 劉兆輝出身農村,像大多數農民一樣,對土地有著深切的感情,在他看來,“吃”農業科研的“苦”不算啥,沒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 上世紀80年代末,研究生畢業后,劉兆輝分配進入山東省農科院。作為單位的第一個研究生,組織上對他非常照顧,給了他8000塊錢的研究經費,調查山東省鹽堿地分布情況。就靠著這8000塊錢,他把山東轉了幾圈,把有鹽堿地的地方都轉到了,對山東的鹽堿地分布情況有了深入了解,為他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要說困難,一是科研經費,二是科研設備。在當時,沒有組織幫助,依靠個人是很難克服的。”劉兆輝回憶,當時他想方設法找了些設備,在辦公室里開展實驗,并完成了博士論文。 “實驗條件確實比較落后,科研經費比較緊張,課題申請很困難,這是我們當時面臨的情況。”劉兆輝介紹,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通過一輩輩科學家們不斷努力,山東的鹽堿地面積已經很小,在內陸地區已經不再產生大的危害。 劉兆輝感到欣慰的是,隨著國家科研投入的不斷增加,科研經費不再是大問題了。“農業科研工作是真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吃苦精神與腳踏實地相輔相成,農業科研工作者要不斷繼承和發揚下去,才能拿出真正的好成果。” 科技創新,施肥也要講究“環境友好” 目前,劉兆輝主要從事新型肥料研發、科學施肥技術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方面的科學研究。 我國氮肥用量約占全世界總量的1/3。化肥的用法或者用量不合適,就會造成污染,而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就是應用緩/控釋肥料,降低養分損失。 “緩/控釋肥技術最早是從國外引進的,這些肥料最早大部分采用了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包膜,這些化合物長期使用會造成土壤污染。”在劉兆輝的帶領下,他的團隊開發出無殘留、低成本緩/控釋肥包膜材料。此外,劉兆輝帶領同事發明了緩/控釋肥、有機肥和螯合肥生產節能降耗減排新工藝,并推出了肥料生產核心設備。 2010年,“新型環保復混肥和有機肥的制備技術與應用”讓劉兆輝站在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項的領獎臺上。“環境友好性肥料的創制與應用”也于同年獲得山東省技術發明一等獎。相關項目迄今已獲授權專利32項,其中國家發明專利28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審批待授權美國專利2項。 此外,劉兆輝構建了山東省主要作物種植過程中農業面源污染阻控技術體系。明確了我國北方集約農區面源污染主要污染物的來源,建立了農業面源污染數據庫,初步探明了山東省主要作物不同種植模式農業面源的發生規律。 大變革時期,農業更需要科技支撐 在生長期,小麥至少要施肥2~3次,玉米要2次,水稻施肥次數更多,這都是農業生產耗工耗力的活兒。隨著從事農業人口的減少,誰來種地成了一個問題。 在項目組發明的作物專用型緩/控釋肥基礎上,劉兆輝帶領團隊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研究相應的農機農藝配套技術,進行了幾百個田間試驗,基本解決了小麥、玉米和水稻三大糧食作物一次性施肥難題,實現了小麥、玉米播種和水稻插秧時一次施肥不追肥的簡化施肥法。 “一次施肥,不用追肥,這是既節省勞力,又減少污染,還能夠增加效益的技術革命。”劉兆輝介紹,在氮肥減量20%的情況下,作物的產量保持穩定或少量增加,每畝直接經濟效益增加100元以上。目前,該技術已取得了科研成果,形成了一些地方標準和行業標準。 在劉兆輝看來,隨著農業種植方式、經營模式的巨大變化,原來的品種、技術和裝備大多已經不適用于新的生產方式。“在這種大變革時期,農業更需要科技的助力。作為農業科研工作者,我們感覺身上的擔子非常重。糧食安全和農產品品質的提升,離不開科技支撐。我們要依靠科技創新,讓農業綠色發展,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專訪劉兆輝:農業變革需要科技支撐-兩性共同互助】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