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科創板開市百日,AI公司為何遲遲沒登陸?:激情愛情

時間:2023-12-10 04:30:41 作者:激情愛情 熱度:激情愛情
激情愛情描述::科創板開市百日,AI公司為何遲遲沒登陸? AI公司們在猶豫什么? 在科創板開市百日之際,41家已上市的公司中,AI企業寥寥,當初“被炒作翹首以待”的AI企業們,全都沒有出現在科創板的提交注冊名單中,顯得雷聲大,雨點小。 當CV四小龍之一的曠視選擇在香港上市,可以說是給設立不久的科創板澆了一盆冷水,面對為新技術而設的科創板,AI企業在猶豫什么,是有苦難言,還是蓄勢待發中? AI企業的科創板速度太慢? 回顧科創板誕生到首批企業上市,可以說速度飛快。去年11月科創板被首次提出,今年3月證監會發布“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主要制度規則”,7月份的時候,首批25家科創板企業正式進入掛牌交易階段。 截止到11月4日,共有41家企業登陸科創板,至少半數企業都隸屬于半導體領域,涵蓋材料、分立元件和集成電路設計等各個產業鏈環節。其中,憑借化學機械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兩大招牌,安集科技開盤當天就收獲了漲幅超400%的“第一股”名號。 相較之下,科創板少有AI企業的身影。科創板設立的目的就是推動科技產業,但作為近年來大熱的科技產業,人工智能似乎還差點火候。 但從坊間傳聞來看,還是有不少AI企業在蠢蠢欲動: 云從科技將于明年上半年申請科創板上市,估值超230億元。 云知聲于今年7月16日進行了科創板IPO輔導備案。10月17日,據北京證監局披露輔導企業信息顯示,輔導機構中金公司已提交第一期輔導報告。 今年5月,浪潮云董事長袁誼生表示,浪潮云在推動上市計劃,上市地點會是國內科創板。 但當初炒作呼聲高的很多明星AI企業,在科創板開市三個月后,依然沒有趕上這趟車,諸如曠視這樣的CV公司,則是相對保守地選擇了成功率更高的港股。 總的來看,AI企業的科創板速度還是比較令人意外的。在目前已經上市的41家企業中,可以和AI掛鉤,并被貼上科創板“AI第一股”的企業是視覺算法供應商虹軟科技。 根據虹軟的招股書,從2016年到2018年,其營收分別為2.61億元、3.46億元、4.58億元,凈利潤則分別為8036萬元、8633萬元和1.58億元。其在2018年,96.57%的營收均來自于手機行業,包括智能單攝、智能雙(多)攝、智能單/雙(多)攝、智能深度攝像解決方案,主要商業模式是通過計件軟件授權獲得許可使用費。 根據IDC統計,2018年全球出貨量前五的手機品牌中,除蘋果公司完全采用自研視覺人工智能算法外,其余安卓手機品牌三星、華為、小米、OPPO的主要機型均有搭載虹軟科技智能手機視覺解決方案。 也就是說,虹軟的主營業務和曠視以及商湯都有直接競爭,而且從虹軟的營收以及大客戶關系來看,他們在消費市場的視覺算法應用,走的更為成熟和穩定。 虹軟選擇了科創板并成功上市,對于其他計算機視覺公司來說,是表率,也是壓力。但遺憾的是,科創板并沒有出現前仆后繼奔赴上市的計算機視覺公司。 AI企業在猶豫什么? 科創板設立之初,考慮到一些新技術企業早期研發投入高,在營收和盈利上也都相應放寬限制,這也被外界視為給AI公司亮綠燈,讓他們獲得國內上市的通行證。 根據科創板的規定,有五種上市標準可供選擇,其中除了標準一對盈利有硬性要求,其他都是考慮營收、研發投入、市值等綜合因素,最大限度的放寬新技術公司走向二級市場的門檻。 從這個角度來看,還是蠻多企業符合的,但遺憾的是,被很多人期待的,一大批AI企業登錄科創板的盛況并沒有出現。 當前已經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大多都是選擇了標準一,其中,虹軟科技采取的標準四,天準科技采用的標準三,而所有科創板上市公司在上市的時候均處于盈利狀態。 不知道是規律使然,還是巧合,這也意味著AI公司在盈利情況下,成功上市的可能性會更高。 對比之下,奔赴港股的曠視在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都處于虧損狀態,在減去“優先股權公允價值變動”影響后,才于2018年實現了盈利。頭部的CV公司在盈利數字上都要“大做文章”,更何況其他的AI公司。 不過,如果以非盈利狀態在科創板上市,很難保證資本市場會買賬,風險自然較高,而且即便是新技術企業,同樣需要堅實的業績來支撐高市場估值。所以,對于本身就處在快速成長階段的AI企業來說,是否要冒這個風險登陸科創板,恐怕要審慎思考。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AI獨角獸們遲遲不上科創板,也是為了保住估值。股票上市后,如果企業估值提升,股東憑借手中的股份讓手中資產迅速增值。但如果估值迅速下滑,股東退出必然會進一步削弱公司的股價。 而且和A股類似,科創板也設定了股份鎖定機制,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持有的股份上市后鎖定3年;其他股東鎖1年。對比之下,港股的鎖定期只有半年。 另外,在資本市場仍然追捧AI的現狀下,AI公司可以在一級市場上繼續拿到大額融資,也不會著急上市,畢竟上市后,技術、商業模式都要公之于眾,受到的監管制約也相應更多。 總的來看,AI公司業務涉及安防、移動終端等場景的,相比無人駕駛、AI醫療,在財報上的表現會更好,也更容易登陸科創板,舉個例子,在已經被市場驗證的云計算產業中,國內云計算初創企業的翹楚UCloud已經進入科創板提交注冊環節,距離上市一步之遙。 登陸科創板,To be or not to be 在公開場合,不少AI企業負責人或多或少表態會考慮在科創板上市的可能,但真正付諸于行動的少之又少。除了上述提到的AI公司自身顧慮之外,科創板離“中國納斯達克”的目標也還有點距離。 據某財經媒體觀察:首批上市的科創板股票價格在經歷了約半個月的大幅上漲之后,逐漸回落,隨后上市的科創板股票,大部分上市首日的股價即為階段高點。從交易活躍度來看,早期交易活躍,后期活躍度下降且趨于穩定,并且換手率總體呈下降趨勢;從成交額來看也是持續下滑。 企業也好,投資人也罷,對科創板的信心不夠,也處在觀望的狀態。 另外,如今的科創板,半導體占據半壁江山,而對于新興的AI公司來說,是否能成功走到上市,是機會,也是挑戰。 數據顯示,截至8月29日,科創板已經受理152家企業提交的發行上市申請,其中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裝備企業26家,占受理總數的17%,擬融資額合計約200億元。 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蔣鋒蔣鋒此前曾表示,將進一步提高科創板制度的包容性,創造條件,推動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紅籌企業來科創板上市;落實科創板公司并購、重組、注冊、試點,支持人工智能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做大、做強、做優;進一步完善優化審核規則、標準和機制,支持更多人工智能企業來科創板上市。 政策一直在鼓勵AI公司到科創板上市,但于AI企業來說,是否選擇登陸科創板,是個難解的題,也是一環扣一環的故事,當技術成熟到可以落地到規模商業化的多元場景下,自然會給企業帶來穩定的營收,乃至盈利,給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更多的信心,而不僅僅是投機倒把的工具。 近日,上交所交出了科創板40多家企業的季度成績單,在研發投入上,40家科創公司研發費用占收入比平均為13%,其中占比最高是虹軟科技,達到了35%。 對于多數AI企業來說,都已到了中期尋求快速商業化落地發展的階段,急需從更成熟的資本市場獲得更多融資,以支持未來幾年的業務擴張和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科創板給了商業模式未成熟的企業,更多的緩沖期,如今,從現狀以及政策趨勢來看,今年內,勢必會有計算機視覺領域的AI企業出現在科創板的注冊名單中。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原創科創板開市百日,AI公司為何遲遲沒登陸?-激情愛情】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