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專訪鞋廠車間對話員工開工窘境:兩性共同萌芽

時間:2023-10-27 22:11:00 作者:兩性共同萌芽 熱度:兩性共同萌芽
兩性共同萌芽描述::【-行業新聞】“馬上就要到3月了,訂單越來越多,可我們這里的工人只有20多個,至少缺一半。廠子里的鞋都是出口韓國的,訂單很穩定,可就是一直都招不上人來。招工啟事常年貼在園區的宣傳板上,可前來應聘的人卻沒見多。這兩年做鞋的廠家越來越多了,可能干活的工人數量卻在減少,家家都是招工難。”沈陽秀昌制鞋廠廠長史明科的臉上布滿愁云。   忙時一個月能賺5000元以上,閑時也能賺2000元多,而且工人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工作時間。連史明科也很納悶,自己開出的條件挺好的,怎么就是沒人來呢?“可能是現在農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家就一個孩子,怕苦又怕累,寧可在家待著。”史明科說,以前都是托人來找我找活干,現在干活兒的人少不說,活兒干得不好還不能說,要不說不干就不干了。”   另一家制鞋廠的經理文英子一提起招工的事兒,同樣面露難色。“我們一直在鞋園的宣傳板上貼招工的廣告,但是招到的人還是很少,基本都是工人介紹過來的。干我們這行都得找有經驗的,可現在根本沒人愿意來做鞋。”為了能夠招到工,文英子還給工人們漲了工資,可還是沒能招到人。“剛過完年,算是淡季,一些鞋廠招不上來工人可以不開工,可眼瞅著3月份就是旺季了,還真不知道該怎么辦。”   記者在不遠處的一家制鞋廠車間看到,里面的機器設備已落了厚厚一層灰,幾名工人正在將東西打包裝箱。一名工人說,兩家制鞋廠已經合并成一家了,現在正在搬家。“廠里招不上來工人,有訂單也完不成,干脆減小規模。”在制鞋車間看到,為數不多的十幾個工人正在加班加點地生產,平均年齡都在35歲以上。一位來自綏中的工人吳師傅表示,他家在綏中農村,經人介紹到這里做鞋。在他看來,現在的年輕人已經沒人愿意到這里做鞋。史明科也表示,現在制鞋工人正面臨“老齡化”的考驗,而且很少有本地工人,多數是綏中、阜新、建昌一帶的。”   記者了解到,原來東陵汪家一帶遍布做鞋的小作坊,幾乎家家都會做鞋。近年來,汪家地區不斷拆遷,許多拿了拆遷費的農民自此告別了做鞋,現在想從本地招來做鞋工是異常艱難。汪家鞋業園管理辦公室的馮經理說,“招工難”和“用工荒”一直困擾著園區的40余家制鞋企業,園區宣傳板上的用工啟事每天貼了一層又一層,卻未有大的改觀。“有時為了完成訂單,工廠只好在同行中互借工人。”   沈陽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主任張世忠告訴記者,其實遭遇“用工荒”的不只是,沈陽市20萬家中小企業同樣面臨招不上來工人的難題。“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更加明顯,每周到我們中心來尋覓人才的中小企業主擠滿大廳。”該中心咨詢管理部部長鄧英琦也表示,現在工廠的技術工人已經到了稀缺的地步,一些工廠甚至對一些高級技工給出了7000-8000元的月薪,但仍無人問津。“農村的年輕人不愿受苦受累,城里的大學畢業生寧可每月1000元月薪坐辦公室也不愿去當工人,這已經形成了惡性循環。”   張世忠表示,對于中小企業主來講,最好的辦法就是早日轉型。“現在南方的一些企業已經開始想辦法應對,把手工操作轉向自動化和機械化,這也是未來沈陽市一些中小企業的趨勢。”但在史明科眼里,這種在南方工廠很流行的機械化生產,卻并不適合中小制鞋廠。“我們這兒都是小廠子,成本本來就不太高,而機械化生產投入的錢要比雇傭工人多很多,而且給鞋刷膠、砸幫這種手工活,必須得手工干。”(-最專業最權威的鞋業資訊中心)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記者專訪鞋廠車間對話員工開工窘境-兩性共同萌芽】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