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呼和浩特1919年,百年前的歸綏生活:兩性共同建立

時間:2023-12-16 15:33:40 作者:兩性共同建立 熱度:兩性共同建立
兩性共同建立描述::呼和浩特1919年,百年前的歸綏生活 【席力圖召寺前的木牌樓】席力圖召(延壽寺)位置在呼市的舊城,在寺廟門前,有高規格的木結構牌樓。席力圖召建造于明朝年間,清朝康熙帝曾經駐蹕于此。清朝光緒十三年(1887年),席力圖召的主要建筑毀于火災。三年以后,重新修建了寺廟。 【歸化城的城墻箭樓】呼市(舊稱歸綏)系歸化、綏遠二城組成。明朝隆慶六年(1572年),歸化城初建。清朝康熙三十年(1691年),為了抵御噶爾丹進犯,增筑了歸化外城。民國十一年(1922年),因交通不便,歸化城南城門、南城墻被拆除。 【歸化城魁星樓,此時為陸軍醫院。】民國三年(1914年),民國政府設立綏遠特別行政區;長官稱為綏遠都統,側重軍政事務。綏遠特別區都統駐歸綏,轄歸綏、清水河等區域。此組圖片拍攝期間,綏遠都統為蔡成勛(北洋陸軍第1師師長)。 【歸化慈燈寺,俗稱五塔寺。】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慈燈寺開工建造;四年后落成。清朝光緒十二年(1886年),這里的喇嘛們移至小召(崇福寺);慈燈寺逐漸敗落。六十年代初期,此地設兼職人員保護;七十年代后期,曾進行修葺。 【歸綏地區的駱駝商隊】十二世紀初期,豐州(今呼和浩特)是人口密集的軍事重鎮,屬商業繁榮之州邑。明朝年間,曾經開放邊貿,與蒙古交易馬匹。清末民初時期,歸化城設有保商團(地方保安隊伍),負責保衛商路、護送商貨。 【清水河附近的村莊】清水河縣位置在蒙陜晉三省交界,因當地的清水河得名。1736年(清朝乾隆元年),在今縣境設置協理通判廳。1884年(清朝光緒十年),在今縣境設置撫民通判廳。1914年(民國三年),設置清水河縣;為綏遠特別區的下轄縣。 【清水河附近的民居】清水河縣地處黃土高原;歷史上,人們多居住在窯洞。當地人善于建窯,多數的成年男子能干窯匠工作。建造窯洞時,盤火炕必不可少;盤炕營生的專業性很高,火炕是灶臺、炕洞、煙囪構成的;搞不好就會滿屋子反煙。 【和林格爾附近的旅館庭院】和林格爾縣位置在內蒙古中部,隸屬于呼和浩特。在蒙古語中,和林格爾是二十間房子的意思。清朝初期,在此地建驛站,住有二十戶人家。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和林格爾設置理事通判廳。民國初期,設縣署。 【和林格爾地區,正在勞動的當地農民。】歸綏(董其武部起義)和平解放后;歸綏市新政府成立。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原綏遠區域劃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原歸綏市)成為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老照片,1919年。攝影:安德魯斯》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原創呼和浩特1919年,百年前的歸綏生活-兩性共同建立】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